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4页 |
(一) 对新时期高中教育定位的重新理解 | 第11-12页 |
(二) 对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的思考 | 第12-13页 |
(三) 探索适合我国普通高中情况的学生发展指导的愿望 | 第13-14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一) 学生发展指导的起源 | 第14-15页 |
(二) 现代学生发展指导的趋势与特点 | 第15-16页 |
(三) 学生发展指导兴起与发展的支撑 | 第16-19页 |
(四)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一)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 | 第21-23页 |
(二) 个体指导 | 第23-24页 |
(三) 合作指导 | 第24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24-27页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二) 研究问题与思路 | 第25页 |
(三)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合作指导的成因分析 | 第27-35页 |
一、让学生学会独立行走:由“教育教学”走向“发展指导” | 第27-32页 |
(一) 指向智育的指导 | 第27-30页 |
(二) 指向德育的指导 | 第30-32页 |
二、加大发展指导开放程度:从“个体指导”走向“合作指导” | 第32-35页 |
(一) 需求不断扩张的“个体指导” | 第32-33页 |
(二) 功能更加丰富的“合作指导”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合作指导的内容分析 | 第35-43页 |
一、注重“学习成效”的学业指导 | 第35-37页 |
(一) 由“学科补习”转向“学法指导” | 第35-36页 |
(二) 以合作增加学业指导多样性 | 第36-37页 |
二、指向“学会选择”的生涯指导 | 第37-39页 |
(一) 由职业指导转向生涯指导 | 第37-38页 |
(二) 以合作增加生涯指导的丰富性 | 第38-39页 |
三、走向“积极的生活者”的生活指导 | 第39-43页 |
(一) 以个体指导为主解决生活问题 | 第40-41页 |
(二) 以合作指导为主提升生活能力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合作指导的路径分析 | 第43-56页 |
一、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 | 第43-46页 |
(一) 联合导教:实现指导教师的差异互补 | 第44-45页 |
(二) 导教会议:以经验分享促进导师的共同成长 | 第45-46页 |
(三) 导教平台:以技术推动资源共享 | 第46页 |
二、指导教师与非指导教师的合作 | 第46-49页 |
(一) 知识共享:以促进指导为取向的合作 | 第47-48页 |
(二) 搭建桥梁:以提升教学与管理为取向的合作 | 第48-49页 |
三、指导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 第49-51页 |
(一) 指导家长:以亲子关系护学生发展 | 第49-51页 |
(二) 资源共享:以家长参与促学生发展 | 第51页 |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 第51-54页 |
(一) 同伴互助:差异互补与同理心支持 | 第52-53页 |
(二) 学长引领: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 第53-54页 |
五、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 第54-56页 |
(一) 走进来:社会参与 | 第54-55页 |
(二) 走出去:社会实践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61页 |
一、合作指导更能满足学生发展中对指导的多元需求 | 第56-57页 |
二、合作指导内容的丰富性是对高中学生个性成长的保障 | 第57-58页 |
三、更趋开放的合作指导有利于指导路径的拓展 | 第58-59页 |
四、质量与成效的评估是进一步完善合作指导的必经之路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