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L元件自动设计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3页 |
| ·动态设计RTL元件的目的 | 第13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 ·逻辑函数综合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 ·物理布图研究 | 第15-17页 |
| ·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8-20页 |
| 第2章 逻辑函数综合 | 第20-26页 |
| ·求解质蕴涵项 | 第20-22页 |
| ·求解最小覆盖 | 第22页 |
| ·改进的Q-M算法 | 第22-23页 |
| ·计算实例 | 第23-24页 |
| ·逻辑函数综合方法性能分析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物理布图 | 第26-38页 |
| ·布局表示方法 | 第26-28页 |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28-29页 |
| ·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28页 |
| ·模拟退火算法的一般步骤 | 第28-29页 |
|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布图规划 | 第29-35页 |
| ·Slicing Tree的创建 | 第29-30页 |
| ·模拟退火算法参数的确定 | 第30-32页 |
| ·布图规划过程实现 | 第32-35页 |
| ·图形显示部分设计 | 第35-36页 |
| ·布局性能评估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RTL元件参数提取 | 第38-46页 |
| ·RTL元件面积参数提取 | 第38-39页 |
| ·RTL元件时延参数提取 | 第39-44页 |
| ·RTL元件互连线长度计算 | 第39-42页 |
| ·RTL元件互连线延迟时间计算 | 第42-43页 |
| ·RTL元件延迟时间计算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54页 |
| ·RTL元件设计 | 第46-50页 |
| ·RTL元件参数提取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