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联合齐多夫定对免疫缺陷小鼠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 | 第10-11页 |
·实验动物 | 第10页 |
·实验试剂和药物 | 第1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0页 |
·主要器械 | 第10-11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方法 | 第11-14页 |
·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环境 | 第11页 |
·实验动物的造模 | 第11页 |
·模型评判 | 第11-12页 |
·实验动物的分组和给药 | 第12页 |
·指标检测 | 第12-13页 |
·T细胞表面标记物的检测 | 第12页 |
·脏器重量指数的检测 | 第12-13页 |
·脏器病理改变 | 第13页 |
·统计学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4-19页 |
·实验小鼠死亡的情况 | 第14页 |
·各组间小鼠的体重差异情况 | 第14-15页 |
·模型判断分析 | 第15页 |
·药物对脾脏和胸腺重量指数的影响 | 第15-16页 |
·脾脏、胸腺组织病理变化 | 第16-17页 |
·药物对T细胞亚群比率的影响 | 第17-19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19-26页 |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 | 第19-20页 |
·T淋巴细胞功能缺失动物模型 | 第19页 |
·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动物模型 | 第19页 |
·NK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动物模型 | 第19-20页 |
·联合性免疫缺陷动物模型 | 第20页 |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 第20-21页 |
·中医对艾滋病的防治 | 第21-22页 |
·艾滋病各期的临床表现 | 第21页 |
·中药制剂 | 第21-22页 |
·现代医学对艾滋病的认解 | 第22-23页 |
·艾滋病的病因 | 第23页 |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 第23页 |
·现代医学对艾滋病的预防及治疗 | 第23-24页 |
·抗HIV治疗 | 第23-24页 |
·免疫调节治疗 | 第24页 |
·导师对艾滋病的认识 | 第24页 |
·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 | 第24-2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综述 中医药对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 | 第3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