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艺的残缺美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6-12页 |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6-7页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6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6-7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7-8页 |
·陶艺 | 第7页 |
·残缺美 | 第7-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陶艺残缺美的形成 | 第12-21页 |
·残缺美与古典美 | 第12-14页 |
·残缺美在西方艺术中的体现 | 第14-18页 |
·残缺美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体现 | 第18-21页 |
·化妆土的出现和使用 | 第18-19页 |
·裂纹釉的出现和使用 | 第19-20页 |
·结晶釉的出现和使用 | 第20-21页 |
3 残缺美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 第21-28页 |
·装饰与表面处理的残缺美 | 第21-26页 |
·泥性与肌理表现的残缺美 | 第21-24页 |
·釉料表现的残缺美 | 第24-26页 |
·造型的残缺美 | 第26-28页 |
4 陶艺残缺转化成美遵循的法则 | 第28-33页 |
·寓残缺的局部于完整中 | 第28页 |
·寓残缺于变化统一中 | 第28-29页 |
·寓残缺于韵律与节奏中 | 第29-31页 |
·寓残缺于对比与协调中 | 第31-33页 |
5 陶艺残缺美体现的审美价值 | 第33-38页 |
·残缺美的色彩、线条、质感、空间的视觉震撼 | 第33-34页 |
·残缺美中的破、硬、粗的触觉享受 | 第34-35页 |
·残缺美以缺补全的格式塔心理 | 第35-36页 |
·残缺美的再创造价值 | 第36-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图片资料来源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