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概述 | 第12-20页 |
| ·DS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 ·DSC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3-20页 |
| ·光阳极 | 第13页 |
| ·染料敏化剂 | 第13-19页 |
| ·电解液 | 第19页 |
| ·对电极 | 第19-20页 |
| ·DSC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0-22页 |
| ·短路电流密度JSC | 第20页 |
| ·开路电压VOC | 第20-21页 |
| ·填充因子FF | 第21页 |
| ·能量转换效率 η | 第21页 |
| ·量子效率IPCE | 第21-22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和方法 | 第23-26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 ·本论文中所用的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所需仪器 | 第23-24页 |
| ·DSC的组装 | 第24-26页 |
| ·光阳极的制备 | 第24-25页 |
| ·对电极的制备 | 第25页 |
| ·电解液 | 第25页 |
| ·DSC的组装 | 第25-26页 |
| 第3章 高原天然染料敏化剂的研究 | 第26-33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 | 第26页 |
| ·金莲花中色素的提取 | 第26页 |
| ·喇叭花中色素的提取 | 第26-27页 |
| ·格桑花中色素的提取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 ·天然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7-28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9-30页 |
| ·稳定性测试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格桑花染料的分离 | 第33-40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色素的分离 | 第33-34页 |
| ·萃取 | 第33页 |
| ·柱色谱分离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 ·光照时间对格桑花色素各组分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36页 |
| ·温度对格桑花 D 组分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D组分色素的FTIR光谱 | 第37-38页 |
| ·光电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天然染料共敏化的研究 | 第40-54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天然染料的制备 | 第40-42页 |
| ·格桑花色素的制备 | 第40页 |
| ·胡萝卜色素的制备与提纯 | 第40-41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 ·敏化剂的光吸收性能 | 第42-44页 |
| ·共敏方式的选择 | 第44-47页 |
| ·共敏比例对 DSC 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共敏剂浓度对DSC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共敏化时间对DSC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6章 天然染料共敏化DS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4-67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 ·天然染料的表征 | 第54-55页 |
| ·不同光阳极的制备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 ·花青素、β-胡萝卜素及其混合物在乙醇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56页 |
| ·天然染料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56-60页 |
| ·不同敏化体系作为敏化剂组装的DSC的光电性能 | 第60-61页 |
| ·共吸附剂浓度对共敏化DSC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 ·TiO_2薄膜厚度对天然染料共敏化DSC光电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创新点 | 第67页 |
| ·总结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个人简历 | 第77-78页 |
| 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