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国内外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鲜枣轻微损伤在线无损检测方法概述和系统设计 | 第20-33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简要概述 | 第2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流程 | 第21页 |
·建模集样本的预处理 | 第21页 |
·光谱数据的预处理方法 | 第21-23页 |
·光谱特征波长提取方法 | 第23-24页 |
·化学计量学模型建立方法 | 第24-26页 |
·近红外光谱模型评价标准 | 第26-28页 |
·鲜枣轻微损伤在线无损检测实验装置系统设计 | 第28-32页 |
·在线无损检测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机械输送系统 | 第29-30页 |
·旋转摩擦系统 | 第30-32页 |
·光谱采集系统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33-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页 |
·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在线光谱数据采集 | 第35页 |
·总糖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光谱数据分析处理软件 | 第36-39页 |
·RS3光谱采集软件 | 第36页 |
·ASD View Spec Pro V5.0光谱数据提取软件 | 第36-37页 |
·Origin 8.5光谱数据处理软件 | 第37-38页 |
·The Unscrambler X10.1光谱数据处理软件 | 第38页 |
·Matlab R2012软件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壶瓶枣轻微损伤在线检测判别模型建立及优化 | 第40-58页 |
·实验样本划分 | 第40页 |
·光谱预处理 | 第40-45页 |
·壶瓶枣近红外光谱采集 | 第40-42页 |
·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42-45页 |
·壶瓶枣全波段建模判别分类 | 第45-48页 |
·1.5r/min旋转速度下完好和损伤壶瓶枣的判别模型 | 第45-46页 |
·2.0r/min旋转速度下完好和损伤壶瓶枣的判别模型 | 第46-47页 |
·2.5r/min旋转速度下完好和损伤壶瓶枣的判别模型 | 第47页 |
·本节小结 | 第47-48页 |
·提取特征波长 | 第48-52页 |
·壶瓶枣1.5r/min旋转速度下优选特征波长 | 第48-50页 |
·壶瓶枣2.0r/min旋转速度下优选特征波长 | 第50-51页 |
·壶瓶枣2.5r/min旋转速度下优选特征波长 | 第51-52页 |
·基于提取的特征波长建立判别分析模型 | 第52-56页 |
·壶瓶枣1.5r/min旋转速度下变量优选建模判别结果 | 第52-53页 |
·壶瓶枣2.0r/min旋转速度下变量优选建模判别结果 | 第53-54页 |
·壶瓶枣2.5r/min旋转速度下变量优选建模判别结果 | 第54-55页 |
·本节小结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壶瓶枣可溶性固形物在线无损检测模型建立及优化 | 第58-71页 |
·壶瓶枣样本SSC测定结果统计 | 第58页 |
·光谱预处理 | 第58-63页 |
·壶瓶枣近红外光谱采集 | 第58-60页 |
·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60-62页 |
·本节小结 | 第62-63页 |
·提取特征波长 | 第63-67页 |
·壶瓶枣1.5r/min旋转速度下优选特征波长 | 第63-65页 |
·壶瓶枣2.0r/min旋转速度下优选特征波长 | 第65-66页 |
·壶瓶枣2.5r/min旋转速度下优选特征波长 | 第66-67页 |
·基于特征波长建立定量分析模型 | 第67-70页 |
·壶瓶枣1.5r/min旋转速度下变量优选PLSR建模结果 | 第67-68页 |
·壶瓶枣2.0r/min旋转速度下变量优选PLSR建模判别结果 | 第68页 |
·壶瓶枣2.5r/min旋转速度下变量优选PLSR建模判别结果 | 第68-69页 |
·本节小结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72-73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Abstract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及科研学术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