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商丘诗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唐代商丘诗发展概况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唐代商丘诗歌界定 | 第11-12页 |
一、唐代商丘的地理区划 | 第11页 |
二、唐代商丘诗界定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唐代商丘诗创作背景 | 第12-15页 |
一、较为发达的经济 | 第12页 |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 第12-13页 |
三、悠久的历史 | 第13-14页 |
四、灿烂的文化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唐代商丘诗歌创作流变 | 第15-20页 |
一、唐前商丘诗歌的发展略况 | 第15-17页 |
二、唐代商丘诗歌创作流变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唐代商丘诗创作主体及其创作 | 第20-51页 |
第一节 唐代商丘籍诗人的诗歌创作 | 第20-25页 |
第二节 唐代非商丘籍诗人的诗歌创作 | 第25-33页 |
第三节 高适的商丘诗 | 第33-44页 |
一、寓居商丘 | 第33-35页 |
二、高适商丘诗主题类型 | 第35-42页 |
三、高适商丘诗艺术特色 | 第42-44页 |
第四节 李白的商丘诗 | 第44-51页 |
一、漫游时期的商丘诗 | 第44-46页 |
二、赐金放还后的商丘诗 | 第46-49页 |
三、安史之乱前后的商丘诗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唐代商丘诗的主题类型 | 第51-64页 |
第一节 军事类 | 第51-53页 |
第二节 咏史类 | 第53-58页 |
一、对商丘地区名胜古迹的吟咏 | 第54-57页 |
二、对有关商丘历史人物的吟咏 | 第57-58页 |
第三节 赠别类 | 第58-61页 |
一、惜别友人,诉说深情厚谊 | 第59-60页 |
二、相互劝勉,表达开阔胸襟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其他类 | 第61-64页 |
一、狩猎类 | 第61-62页 |
二、咏怀类 | 第62-63页 |
三、省亲诗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唐代商丘诗与商丘文化 | 第64-78页 |
第一节 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 第64-67页 |
一、物产资源 | 第64-67页 |
二、文化风俗 | 第67页 |
第二节 唐代商丘诗与商丘文化 | 第67-69页 |
一、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 | 第67-68页 |
二、文人相重的交流精神 | 第68-69页 |
三、淳厚朴实的君子精神 | 第69页 |
第三节 多元化的意象类型 | 第69-74页 |
一、抒怀类意象 | 第70-72页 |
二、相思类意象 | 第72-73页 |
三、送别类意象 | 第73-74页 |
第四节 故常而求新的创作手法 | 第74-78页 |
一、多用典故、比喻和借代手法 | 第74-76页 |
二、质朴浅近的文学语言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