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孔子学院何以产生 | 第14-22页 |
一、顺应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大趋势 | 第14-18页 |
(一) 时代主题的转换使超越意识形态之争的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 第14-15页 |
(二) 世界各国设立各类文化传播机构已成通行的做法 | 第15-18页 |
(三) 世界人民需要以汉语为媒介的文化传播 | 第18页 |
二、顺应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生需求 | 第18-22页 |
(一) 中国需要世界了解,中华文化需要传播 | 第19-20页 |
(二)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通道 | 第20-21页 |
(三)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为孔子学院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正当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孔子学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22-33页 |
一、目前孔子学院运行状况基本向好 | 第22-24页 |
二、孔子学院在所在国的负面境况 | 第24-27页 |
(一) 孔子学院受到敌视和误解 | 第24-26页 |
(二) 孔子学院受到限制 | 第26-27页 |
三、孔子学院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一) 传播内容相对单薄 | 第27页 |
(二) 传播方式和渠道相对简单 | 第27-28页 |
(三) 教材建设滞后 | 第28页 |
(四) 教职工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 第28-29页 |
(五) 教职工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福利政策不健全 | 第29-30页 |
(六) 硬件建设参差不齐 | 第30页 |
(七) 传播策略和传播艺术有待完善 | 第30-31页 |
(八) 各自为战而缺乏顶层设计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孔子学院何以在传播中华文化中大有作为 | 第33-42页 |
一、恪守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 | 第33-34页 |
二、做精汉语教学这一主业 | 第34-35页 |
三、以汉语教学为媒介传播中华文化 | 第35-38页 |
(一)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35-36页 |
(二) 传播当代中国的现代文化理念 | 第36页 |
(三) 传播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及其世界意义 | 第36-38页 |
四、提升办学智慧,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之争 | 第38-39页 |
五、尊重所在国人民的文化选择 | 第39-40页 |
六、虚心向所在国人民学习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关于进一步发挥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化中作用的若干建言 | 第42-52页 |
一、加强顶层设计 | 第42-43页 |
二、加强教职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轮训 | 第43-45页 |
三、加强对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 第45-47页 |
四、加强教材的建设 | 第47-48页 |
五、加强对内对外宣传 | 第48-49页 |
六、加强对孔子学院外驻人员的服务力度和必要保护 | 第49-52页 |
(一) 提升生活服务质量 | 第49-50页 |
(二) 加强海外安全保护 | 第50页 |
(三) 提升回国待遇水准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