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木形成机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花斑木概念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20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 易形成菌纹线的树种调查 | 第21-31页 |
·调查及采集的方法与地点 | 第21-22页 |
·调查结果 | 第22-25页 |
·标本库统计结果 | 第22-24页 |
·野外调查统计结果 | 第24-25页 |
·常见花斑木树种统计 | 第25-2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9-31页 |
3. 花斑木菌种筛选 | 第31-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菌株购买及分离纯化 | 第31-32页 |
·菌株筛选 | 第32页 |
·菌株鉴定 | 第32-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菌株鉴定结果及其花斑特征 | 第34-43页 |
·购买菌株形成的花斑特征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4 花斑数量的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46-53页 |
·仪器与软件 | 第46页 |
·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 | 第47-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5 木材含水率对花斑形成的影响 | 第53-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木块含水率与加水量的关系探索 | 第53-54页 |
·菌种扩繁及接种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花斑的面积占木块面积百分比统计分析 | 第55-56页 |
·木块质量损失率 | 第56-5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6 硫酸铜对花斑形成的影响 | 第59-6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材料准备及溶液配制 | 第59页 |
·硫酸铜溶液处理及接种 | 第59-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花斑的面积占木块面积百分比统计 | 第60-62页 |
·木块质量损失率 | 第6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2-63页 |
7 菌种组合接种形成花斑木 | 第63-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菌株扩繁及木块灭菌 | 第63-64页 |
·菌株接种到木块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花斑数量比较 | 第64-65页 |
·花斑类型的变化 | 第65-6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7-69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69-73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易形成菌纹线的树种 | 第69页 |
·花斑木菌株筛选 | 第69页 |
·木材含水率对花斑形成的影响 | 第69-70页 |
·硫酸铜对花斑木形成的影响 | 第70页 |
·菌种组合接种形成花斑木 | 第70-71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花斑木的形成机理 | 第71-72页 |
·花斑木培育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I | 第76-88页 |
附录II | 第88-95页 |
作者简历 | 第95-96页 |
导师简介 | 第96-97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