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问题 | 第9-17页 |
(一)反垄断私人诉讼的提起 | 第9-10页 |
(二)中、美、日三国关于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则与实践 | 第10-12页 |
1.我国关于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则分析 | 第10页 |
2.美国关于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则与实践 | 第10-11页 |
3.日本关于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则与实践 | 第11-12页 |
4.小结 | 第12页 |
(三)关于反垄断诉讼不同种类原告主体资格的分析 | 第12-17页 |
1.直接购买者 | 第13页 |
2.间接购买者 | 第13-14页 |
3.竞争者 | 第14-15页 |
4.社会团体 | 第15-16页 |
5.小结 | 第16-17页 |
二、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举证责任问题 | 第17-25页 |
(一)反垄断私人诉讼举证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1.证明主体双方具有地位上的不对等性 | 第17页 |
2.证据收集的困难程度极高 | 第17页 |
3.证据内容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 第17-18页 |
(二)中、美、德三国关于举证责任问题的现有规定 | 第18-20页 |
1.我国关于反垄断私人诉讼举证责任问题的规则分析 | 第18页 |
2.美国关于反垄断私人诉讼举证责任问题的相关制度 | 第18-19页 |
3.德国关于反垄断法私人诉讼举证责任问题的相关规定 | 第19-20页 |
(三)减轻原告举证责任的方法的探讨 | 第20-22页 |
1.通过设置前置条件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 | 第20页 |
2.降低证明责任的标准 | 第20-21页 |
3.举证责任倒置 | 第21-22页 |
4.小结 | 第22页 |
(四)举证责任倒置在诉讼中的实现 | 第22-25页 |
1.被告具有侵害行为 | 第22-23页 |
2.损害后果 | 第23页 |
3.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23页 |
4.垄断主体的主观过错 | 第23-25页 |
三、反垄断私人诉讼不经济对私人原告诉讼的影响 | 第25-29页 |
(一)反垄断私人诉讼不经济的原因分析 | 第25页 |
(二)中、美、德三国关于该问题的制度与实践 | 第25-27页 |
1.我国的相关实践 | 第25页 |
2.美国的相关制度 | 第25-26页 |
3.德国规定 | 第26-27页 |
(三)在我国解决诉讼不经济方法的讨论 | 第27-29页 |
1.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27页 |
2.引入集体诉讼制度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