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隐孢子虫转染载体的构建和瞬时转染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符号表 | 第6-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隐孢子虫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隐孢子虫虫体形态 | 第9-10页 |
·隐孢子虫生活史 | 第10-11页 |
·隐孢子虫的危害 | 第11-12页 |
·隐孢子虫转染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转染技术 | 第12页 |
·转染技术在顶复门原虫上的应用 | 第12-13页 |
·转染方法和转染载体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不同接种途径对贝氏隐孢子虫寄生部位的影响 | 第15-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接种卵囊和实验动物 | 第15-16页 |
·主要器材 | 第16页 |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第16-17页 |
·实验设计 | 第17页 |
·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和子孢子的制备 | 第17-19页 |
·鸡血液中贝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19-20页 |
·制作组织切片 | 第20-21页 |
·扫描电镜(SEM)切片制作 | 第21页 |
·结果 | 第21-26页 |
·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排出量检测 | 第21-22页 |
·组织切片观察 | 第22-23页 |
·超微结构观察 | 第23-24页 |
·PCR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贝氏隐孢子虫基因调控元件的克隆 | 第27-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7页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27-28页 |
·贝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30页 |
·基因调控序列的选择与引物设计 | 第30页 |
·启动子和3'端转录终止调控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30-31页 |
·T载体的连接、转化及鉴定 | 第31-34页 |
·结果 | 第34-38页 |
·贝氏隐孢子虫DNA提取结果 | 第34-35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35-36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第4章 贝氏隐孢子虫转染载体的构建和瞬时转染 | 第40-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试验动物 | 第4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41页 |
·试验动物 | 第41页 |
·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和子孢子的制备 | 第41页 |
·贝氏隐孢子虫转染载体的构建 | 第41-43页 |
·重组质粒载体pCbHYH的转化和鉴定 | 第43-44页 |
·贝氏隐孢子虫子孢子和卵囊的转染 | 第44-45页 |
·结果 | 第45-47页 |
·隐孢子虫转染载体的构建 | 第45-46页 |
·瞬时转染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