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石蒜属植物的概况 | 第10-12页 |
·石蒜属植物的分布 | 第10页 |
·石蒜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 第10-11页 |
·石蒜属植物的资源利用 | 第11-12页 |
·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 | 第12页 |
·石蒜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2页 |
·植物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光合作用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13页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第13-16页 |
·石蒜属植物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叶绿素荧光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7-19页 |
·常见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含义 | 第17-18页 |
·叶绿素荧光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生物学意义 | 第18页 |
·叶绿素荧光的应用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石蒜属植物光响应曲线测量方法的建立 | 第20-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不同方法对中国石蒜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21-23页 |
·不同方法对中国石蒜气孔导度(COND)的影响 | 第23页 |
·不同方法对中国石蒜胞间CO_2浓度(Ci)的影响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不同温度对4种石蒜属植物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研究 | 第26-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 第26-27页 |
·叶片气体交换指标的测定 | 第27页 |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 第27页 |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不同温度对4种石蒜属植物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27-31页 |
·不同温度对四种石蒜属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温度和光照对4种石蒜属植物气孔导度(COND)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温度和光照对4种石蒜属植物胞间CO_2浓度(Ci)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温度和光照对4种石蒜属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不同温度对4种石蒜属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研究 | 第37-44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不同温度对4种石蒜属植物初始荧光(F_0)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温度对4种石蒜属植物最大荧光效率(Fv/Fm)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温度对4种石蒜属植物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温度对4种石蒜属植物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温度对4种石蒜属植物快速光曲线(rETR)的影响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展望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