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红壤坡耕地整治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9-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与耕作类型关系第9-10页
     ·土壤有机碳与耕作类型关系第10-11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耕作类型关系第11-14页
   ·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4-15页
     ·主要研究目标及其意义第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21页
   ·研究区及试验地概况第16-17页
     ·研究区概况第16页
     ·试验地概况第16-17页
   ·取样及分析方法第17-21页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第17页
     ·土壤团聚体筛分方法第17页
     ·分析方法第17-19页
     ·层次分析法第19-20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0-21页
3 不同整治方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第21-26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土壤容重第21-22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土壤持水特性第22-24页
   ·小结与讨论第24-26页
4 不同整治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第26-29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第26-27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第27-28页
   ·小结与讨论第28-29页
5 不同整治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第29-42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第29-32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团聚体稳定性第32-33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团聚体有机碳第33-36页
     ·干筛法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33-36页
     ·湿筛法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36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第36-39页
   ·土壤总有机碳和团聚体有机碳的相关关系第39-40页
   ·小结与讨论第40-42页
6 不同整治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第42-47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易氧化性有机碳含量第42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第42-43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微生物量碳含量第43-44页
   ·不同整治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比例第44-45页
   ·小结与讨论第45-47页
7 不同整治方式土壤有机碳固存综合效益第47-52页
   ·水分物理性质评价第47-48页
   ·土壤有机碳评价第48-49页
   ·土壤肥力综合效益评价第49-50页
   ·小结与讨论第50-52页
8 结论与展望第52-56页
   ·主要结论第52-55页
   ·创新之处第55页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历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良剂对旱地红壤保水保肥效果的影响
下一篇:宋代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