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乙酸钠和增产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植物生长物质 | 第10-17页 | 
| ·植物激素 | 第10-13页 | 
| ·生长素 | 第10-11页 | 
| ·赤霉素 | 第11-12页 | 
| ·细胞分裂素 | 第12页 | 
| ·脱落酸 | 第12页 | 
| ·乙烯 | 第12-13页 | 
| ·油菜素内酯 | 第13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13-17页 | 
| ·类生长素 | 第13-14页 | 
| ·类细胞激动素 | 第14页 | 
| ·生长传导抑制剂 | 第14-15页 | 
| ·生长延缓剂 | 第15页 | 
| ·生长抑制剂 | 第15-16页 | 
| ·乙烯释放剂 | 第16页 | 
| ·乙烯合成抑制剂 | 第16页 | 
| ·甘蔗催熟剂 | 第16-17页 | 
| ·脱叶剂、干燥剂、杀雄剂 | 第17页 | 
| ·其它种类的生长调节物质 | 第17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第17-22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食作物上的应用 | 第18-19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经济作物上的应用 | 第19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 | 第19-20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观赏植物和林木上的应用 | 第20-22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上的应用 | 第22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展望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萘乙酸钠的合成及工艺研究 | 第23-36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目前合成路线 | 第23-2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 ·实验路线与研究方向 | 第26-27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7页 | 
| ·实验步骤 | 第27-29页 | 
| ·1-氯甲基萘的合成 | 第28页 | 
| ·1-萘乙酸的合成 | 第28页 | 
| ·1-萘乙酸钠的合成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 ·1-氯甲基萘合成讨论 | 第29-32页 | 
| ·氯化氢产生源对反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氯化亚砜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页 | 
| ·多聚甲醛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页 | 
| ·浓盐酸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 ·醋酸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1页 |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 ·1-萘乙酸合成讨论 | 第32-35页 | 
| ·NaCN 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页 | 
| ·相转移催化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氰化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页 | 
| ·氰化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增产胺的合成及工艺研究 | 第36-56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目前合成路线 | 第37-39页 | 
| ·3,4-二氯苯酚的合成路线 | 第37页 | 
| ·增产胺的合成路线 | 第37-39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9-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3页 | 
| ·实验路线与研究方向 | 第40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0-41页 | 
| ·实验步骤 | 第41-43页 | 
| ·β-氯代三乙胺盐酸盐的合成 | 第41-42页 | 
| ·3,4-二氯重氮苯硫酸盐的合成 | 第42页 | 
| ·3,4-二氯苯酚的合成 | 第42页 | 
| ·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的合成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 ·β-氯代三乙胺盐酸盐合成讨论 | 第43-46页 | 
| ·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滴加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页 | 
| ·氯化亚砜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5页 |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 ·3,4-二氯重氮苯硫酸盐合成讨论 | 第46-47页 | 
| ·亚硝酸钠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6页 | 
| ·亚硝酸钠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页 | 
| ·3,4-二氯苯酚合成讨论 | 第47-51页 | 
| ·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硫酸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页 | 
| ·硫酸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 ·CUSO_4·5H_2O 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0页 |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 ·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合成讨论 | 第51-54页 | 
| ·反应物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51页 | 
| ·β-氯代三乙胺盐酸盐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页 | 
| ·氢氧化钠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相转移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页 |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 附录 | 第64-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