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采井腐蚀套管剩余强度与剩余寿命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热采井套损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套管剩余强度与剩余寿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热采井套管腐蚀机理与剩余强度评价方法 | 第13-23页 |
·热采井套管腐蚀机理 | 第13-16页 |
·热采井套管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 | 第13-14页 |
·套管腐蚀失效的基本形态 | 第14-15页 |
·腐蚀套管失效判据 | 第15-16页 |
·热采井腐蚀套管剩余强度评价方法 | 第16-22页 |
·现有的评价方法 | 第16-20页 |
·有限元分析方法介绍 | 第20-21页 |
·ANSYS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热-固耦合场理论研究 | 第23-28页 |
·理论基础 | 第23页 |
·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理论 | 第23-25页 |
·应力场基本方程 | 第23-24页 |
·热传导基本方程与定解条件 | 第24-25页 |
·热-固耦合方程 | 第25页 |
·ANSYS热-固耦合场介绍 | 第25-27页 |
·ANSYS耦合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ANSYS热-固耦合单元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热采井腐蚀套管剩余强度研究 | 第28-60页 |
·热采井腐蚀套管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28-30页 |
·腐蚀缺陷几何形态与模型假设 | 第28-29页 |
·分析类型 | 第29页 |
·力学参数 | 第29-30页 |
·均匀腐蚀套管有限元分析 | 第30-36页 |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30-31页 |
·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31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36页 |
·局部腐蚀套管有限元分析 | 第36-50页 |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37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7-50页 |
·点蚀套管有限元分析 | 第50-58页 |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50-51页 |
·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51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热采井腐蚀套管剩余寿命理论研究及预测 | 第60-72页 |
·套管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介绍 | 第60-63页 |
·构造内注水井套管寿命预测方法 | 第60-61页 |
·序列模糊综合评判预测方法 | 第61-63页 |
·可靠性寿命预测方法 | 第63页 |
·生死单元法预测腐蚀套管剩余寿命 | 第63-71页 |
·生死单元法的提出和介绍 | 第63-64页 |
·建立腐蚀套管剩余寿命的数学模型 | 第64-67页 |
·生死单元法的实验验证 | 第67-68页 |
·预测热采井局部腐蚀套管的剩余寿命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