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他者”的小人世界--玛丽·诺顿《借东西的小人》系列作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本文研究对象 | 第8-11页 |
二、本文理论依据 | 第11-13页 |
三、本文思路和格局 | 第13-15页 |
一、作为“他者”的小人形象 | 第15-25页 |
(一) 小人形象的“他者化”叙事 | 第15-19页 |
1. 分离性:小人沦为“他者”的开始 | 第15-17页 |
2. 我属性:小人角色功能的他者化 | 第17-19页 |
(二) 诺顿小人的“他性”体现 | 第19-25页 |
1. 他属性的小人“他者” | 第19-21页 |
2. 人类对小人的他者化 | 第21-25页 |
二、小人“他者”的话语建构 | 第25-44页 |
(一) 种族型话语:小人世界的自我建构 | 第26-31页 |
1. 话语权的争夺 | 第26-29页 |
2. 家的追寻 | 第29-31页 |
(二) 集体型话语:“人类小人”的帮助和自述 | 第31-38页 |
1. 故事内人物:阿莉埃蒂的三个人类朋友 | 第32-34页 |
2. 叙述层人物:小人故事的追寻者和叙述人 | 第34-38页 |
(三) 个人型话语:女童小人阿莉埃蒂的反叛和成长 | 第38-44页 |
1 小人物种中的“他者” | 第38-40页 |
2. 现代小人的个性话语 | 第40-44页 |
三、走近小人“他者” | 第44-53页 |
(一) “他者”之问 | 第44-47页 |
(二) “他者”的伦理启示 | 第47-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