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概述 | 第9页 |
·长乐地区配网建设现状分析 | 第9-11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长乐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目标 | 第12-15页 |
·新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规划 | 第12-13页 |
·配电自动化终端规划 | 第13页 |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规划 | 第13-15页 |
第三章 建设实施方案 | 第15-36页 |
·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与改造 | 第15-20页 |
·新主站应具备的新特点 | 第15页 |
·主站技术原则 | 第15-16页 |
·主站系统的功能配置 | 第16-17页 |
·SCADA功能 | 第16-17页 |
·人机会话功能 | 第17页 |
·遥控操作功能 | 第17页 |
·数据图文处理及系统扩展接口功能 | 第17页 |
·WEB功能 | 第17页 |
·配电网故障处理(DA)功能 | 第17-19页 |
·带电分析 | 第18页 |
·故障定位 | 第18页 |
·故障隔离 | 第18页 |
·非故障段自动恢复供电 | 第18-19页 |
·SCADA高级应用软件功能 | 第19页 |
·网络拓扑 | 第19页 |
·配电自动化系统仿真功能 | 第19页 |
·小电流接地故障处理 | 第19-20页 |
·配网GIS一体化 | 第20页 |
·主站配置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 第20-21页 |
·配电子站功能配置 | 第21-22页 |
·数据收集功能 | 第21页 |
·数据处理功能 | 第21页 |
·通信 | 第21-22页 |
·对时、遥控、遥信及事件功能 | 第22页 |
·维护和调试 | 第22页 |
·配电自动化机房装修配置 | 第22-23页 |
·配电自动化终端建设与改造方案 | 第23-25页 |
·终端建设目标 | 第23页 |
·终端建设内容 | 第23页 |
·终端配置原则 | 第23页 |
·终端配置方案 | 第23-24页 |
·终端配置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 第24-25页 |
·终端功能配置 | 第24页 |
·接口部分规范 | 第24页 |
·现场安装可靠性 | 第24-25页 |
·经济性分析 | 第25页 |
·通信系统建设与改造 | 第25-32页 |
·建设原则 | 第25页 |
·建设方案 | 第25-32页 |
·通信技术分析 | 第25-29页 |
·通信平台选择 | 第29-30页 |
·通信组网方式 | 第30-31页 |
·通信网络建设 | 第31页 |
·技术经济分析 | 第31-32页 |
·网架结构 | 第32-36页 |
·现有网架情况 | 第32-34页 |
·现阶段配网转(互)供电能力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项目建设后效果分析 | 第36-41页 |
·建成标准型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 第36页 |
·建成完善的配电自动化终端数据网 | 第36页 |
·建成坚强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数据网 | 第36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6-37页 |
·增售电量效益分析 | 第36-37页 |
·运行可靠性提供效益分析 | 第37页 |
·经营成本降低效益分析 | 第37页 |
·管理效益分析 | 第37-38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38-39页 |
·用户效益分析 | 第38页 |
·用户经济收益 | 第38页 |
·用户满意度提升 | 第38页 |
·行业效益分析 | 第38页 |
·宏观效益分析 | 第38-39页 |
·拉动经济增长 | 第38页 |
·减少空气污染 | 第38-39页 |
·改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 | 第39页 |
·建设规划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基于配网自动化构架建设与光伏并网设计的分析与探讨 | 第41-56页 |
·福州地区光应用前景 | 第41页 |
·光伏工程项目的设计 | 第41-43页 |
·技术方案 | 第43-51页 |
·设计原则 | 第43页 |
·技术方案的设计 | 第43-51页 |
·光伏发电系统总体方案 | 第43-44页 |
·支架安装方案 | 第44-45页 |
·太阳能组件方案 | 第45-46页 |
·汇流箱及并网逆变器方案 | 第46-50页 |
·光伏电站环境检测仪方案 | 第50页 |
·光伏电站系统运行监控方案 | 第50-51页 |
·光伏电站布线方案 | 第51页 |
·光伏电站效益分析 | 第51-54页 |
·环境成本分析 | 第52-53页 |
·光伏发电经济效益分析 | 第53-54页 |
·光伏电站在配电自动化上的运用与影响 | 第54-56页 |
·对配电网络设计、规划和营运的影响 | 第54-55页 |
·光伏电站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及电网运行提供辅助功能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在读期间己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