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制度探析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1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特征 | 第16-21页 |
| ·城市化释义 | 第16-17页 |
| ·我国城市化的特征 | 第17-19页 |
| ·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17-18页 |
| ·政策主导城市化发展 | 第18页 |
| ·乡镇工业型城镇化发展方式 | 第18-19页 |
| ·失地农民的简单释义 | 第19-21页 |
| ·关于农民的简单释义 | 第19-20页 |
| ·失地农民:是身份差异而非职业区别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农民失地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 | 第21-39页 |
| ·城市化、土地需求和失地农民的关系 | 第21-23页 |
| ·城市发展与土地的供求分析 | 第21-22页 |
| ·城市化进程使农民失去土地 | 第22-23页 |
| ·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及其实践困境 | 第23-26页 |
| ·征地安置补偿方式 | 第24页 |
| ·土地的征收与占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24-26页 |
| ·补偿水平低、重征地不重发展 | 第25-26页 |
| ·忽视社会保障和就业安置、土地投机严重 | 第26页 |
| ·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 | 第26-34页 |
| ·利益动因 | 第27-29页 |
| ·土地的价格收益 | 第27-28页 |
| ·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 | 第28-29页 |
| ·制度因素 | 第29-34页 |
| ·农地征收制度发展落后于实际国情要求 | 第30页 |
| ·‘公共利益’的界定模糊 | 第30-31页 |
| ·征收补偿的标准不合理 | 第31-32页 |
| ·土地征补费用的分配和管理混乱 | 第32-33页 |
| ·农地征补程序不规范 | 第33-34页 |
| ·征地争议解决机制的异化 | 第34页 |
| ·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的制度探索 | 第34-39页 |
| ·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与外延 | 第35页 |
| ·拓宽征地补偿安置方式 | 第35-37页 |
| ·完善征地的争议仲裁解决机制 | 第37-38页 |
| ·构建农民土地发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 第39-46页 |
|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 | 第39-41页 |
| ·保障水平低 | 第39-40页 |
| ·失地农民参与城镇社保制度处于探索阶段 | 第40-41页 |
| ·社会保障制度与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分析 | 第41-42页 |
| ·征地补偿的统一性与农民需求的差异性的矛盾 | 第41页 |
| ·失地待业人员缴纳城镇社保的难持续性 | 第41-42页 |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探讨 | 第42-46页 |
| ·加大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 | 第42-43页 |
| ·土地换保障的提出 | 第43-44页 |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构建和管理措施 | 第44页 |
| ·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城乡衔接转换机制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 | 第46-54页 |
|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情况不稳定 | 第46-48页 |
| ·土地对农民的失业保险功能 | 第46-47页 |
| ·被征地农民失业比例高,‘隐性失业’状况严重 | 第47页 |
| ·失地农民发生分化 | 第47-48页 |
|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 ·农民失去土地前的就业具有不稳定性 | 第49页 |
| ·社会生产技能受社会角色转换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农民失地后政府引导转型的机制缺失 | 第50-51页 |
| ·促进农民就业的制度探讨 | 第51-54页 |
| ·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就业消化能力 | 第51-52页 |
| ·建立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机制 | 第52页 |
| ·扩宽就业渠道.构建就业服务平台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