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研究的历史考察及现实思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导论第8-13页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8页
   ·研究背景和现状第8-10页
   ·研究基本思路第10-11页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1-13页
第2章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命题研究第13-25页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由来第13-16页
     ·革命期待由西方转向东方是马克思跨越理论提出的一大动因第13-15页
     ·对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研究视角的延伸是马克思跨越理论的真正来源第15-16页
     ·与俄国民粹派的理论之争是跨越理论形成的重要契机第16页
   ·真命题与伪命题——马克思是否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第16-20页
     ·思想酝酿与正式提出之论第16-19页
     ·跨越与不通过词义之争第19-20页
   ·客观性与主观性——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跨越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第20-25页
     ·完全跨越论第20-21页
     ·部分跨越论第21-23页
     ·与跨越无关论第23-25页
第3章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5-37页
   ·跨越理论的相关联系因素——起点、主体及条件第25-29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起点第25-26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体第26-28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条件第28-29页
   ·跨越理论的内涵研究第29-32页
     ·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第29-30页
     ·制度内跳跃与制度间跨越角度研究第30-32页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角度研究第32页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困难性及跨越后的反思第32-37页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困难性第32-35页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反思第35-37页
第4章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第37-51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第37-43页
     ·跨越理论的从属范畴:西方社会主义道路与东方社会主义道路之争第37-41页
     ·东方社会理论的适用范围:历史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之争第41-43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第43-46页
     ·开辟新道路:俄国的跨越、发展与不完美延续第43-44页
     ·分歧:成功跨越 Vs 实践与理论的错位第44-46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与中国道路第46-51页
     ·中国道路中的跨越与退却第46-50页
     ·跨越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意义第50-51页
第5章 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现实思考第51-55页
   ·认清中国跨越式发展道路的成就与代价第51-53页
     ·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方面的快速发展第51-52页
     ·代价:尖锐的矛盾问题逐渐凸显第52-53页
   ·建构属于自身文明特性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第53-54页
   ·把独立创新思维融入进一步的改革第54-55页
   ·提高文化发展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伊斯兰社会思潮--哲马鲁丁·阿富汗尼宗教改革思想研究
下一篇:有限政府理论视角下我国行政权力扩张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