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14页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第14-2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第14-1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由来第14-1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第1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第15-18页
     ·活态性第16页
     ·传承性第16页
     ·独特性第16-17页
     ·民族性第17页
     ·地域性第17页
     ·相对公开和共享性第17-1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第18-1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第1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参考价值第18-1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第1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意义第19-22页
     ·抢救、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止其消亡第19-20页
     ·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剽窃、滥用和被歪曲第20-21页
     ·合理开发利用,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第21-22页
第二章 知识产权体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保护研究第22-2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第22-2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知识产权的客体范畴,与其客体范围部分重叠第22-23页
     ·知识产权制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可能性第23页
     ·二者的差异不会造成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根本冲击第23-2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差异第25-27页
     ·价值取向存在差异第25页
     ·著作权制度无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5-2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满足专利实质性要求第26页
     ·商标制度保护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第26-27页
第三章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第27-35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状况第27-30页
     ·国家层面的立法第27-28页
     ·地方性立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为例第28-29页
     ·正在进行中的立法活动第29-30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实践第30-32页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逐步实施第30页
     ·全面开展普查工作第30-31页
     ·建立和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31页
     ·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博物馆第31页
     ·学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讨与研究第31-32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第32-33页
     ·商业化利用却未标明来源地及进行利益共享第33页
     ·滥用、歪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第33-34页
     ·恶意抢先注册商标第34-35页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模式及评析第35-47页
   ·国际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35-39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37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7页
     ·世界贸易组织第37-39页
   ·区域性协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39-41页
     ·《班吉协定》第39页
     ·《南太平洋示范法》第39-40页
     ·《关于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保护的法律规定》第40页
     ·《斯瓦科普蒙德协定》第40页
     ·《东盟文化遗产宣言》第40-41页
   ·有关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第41-45页
     ·日本对文化财的保护第41-42页
     ·印度对传统知识的保护第42页
     ·突尼斯文学艺术产权法第42-43页
     ·巴拿马模式第43页
     ·美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43-44页
     ·加拿大对原住民权益保护第44-4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模式的评析第45-47页
第五章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构建第47-55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原则第47-48页
     ·尊重文化自主决定权原则第47页
     ·利益均衡原则第47-48页
     ·综合保护原则第4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法保护第48-50页
     ·纳入著作权法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第48页
     ·权利主体的设定第48-49页
     ·权利内容第49-50页
     ·权利行使的限制第5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法保护第50-52页
     ·保护模式的选择第51-52页
       ·防御性保护第51页
       ·积极性保护第51-52页
     ·申请人的确立第52页
     ·权利的限制第5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利法特别保护第52-5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专利的特别条件第53页
     ·申请主体第53页
     ·专利权利的限制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拉卜楞地区藏族音乐传播考察--基于夏河县王府村的田野调查
下一篇:筑博设计公司信息化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