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重刑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韩非子重刑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 第13-26页 |
·韩非子重刑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3-17页 |
·文化背景 | 第14-15页 |
·历史背景 | 第15-17页 |
·韩非子重刑思想渊源 | 第17-26页 |
·韩非对先秦法家学术成果的继承 | 第17-20页 |
·荀子“人性恶”思想的继承 | 第20-22页 |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的延伸 | 第22-23页 |
·阴阳家“阴阳五行说”的吸纳 | 第23-24页 |
·墨家“赏罚并用论”的借鉴 | 第24-26页 |
第3章 韩非子重刑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6-32页 |
·韩非子重刑思想的基础理论 | 第26-29页 |
·好利恶害 | 第26-27页 |
·以法治国 | 第27-28页 |
·“刑德”二柄 | 第28-29页 |
·韩非子重刑思想的具体内容 | 第29-32页 |
·重刑少赏 | 第29-30页 |
·同里相坐 | 第30-31页 |
·以刑去刑 | 第31-32页 |
第4章 韩非子重刑思想的评价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 第32-40页 |
·韩非子重刑思想的合理之处 | 第32-33页 |
·实行“以法治国”,推动后世律法制度积极运行 | 第32-33页 |
·“严刑峻法”巩固封建君主集权制,保证皇权至上 | 第33页 |
·重刑思想存在的消极后果 | 第33-37页 |
·过于迷信刑罚效力 | 第33-34页 |
·刑罚过于严苛 | 第34-35页 |
·容易使民众产生“厌讼”心理 | 第35-36页 |
·导致后世滥用死刑 | 第36-37页 |
·韩非重刑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 第37-40页 |
·“以法治国”,反对人治 | 第37页 |
·“重刑止奸”,严惩官僚腐败 | 第37-38页 |
·“法不阿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第38页 |
·“刑德”二柄,惩教结合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