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3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5-30页 |
1.2.1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发展论 | 第16-17页 |
1.2.2 西方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 | 第17-28页 |
1.2.3 国内关于农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动态 | 第28-30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30-32页 |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32-33页 |
1.5 论文的特色及创新 | 第33-34页 |
2 农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 | 第34-49页 |
2.1 技术的涵义及特性 | 第34-35页 |
2.2 技术创新的涵义、特性 | 第35-39页 |
2.2.1 微观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的涵义、基本特征 | 第35-37页 |
2.2.2 宏观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的涵义、基本特征 | 第37-39页 |
2.3 农业技术的涵义及特点 | 第39-40页 |
2.4 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 | 第40-46页 |
2.4.1 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 第40页 |
2.4.2 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 第40-43页 |
2.4.3 农业技术创新的分类 | 第43页 |
2.4.4 农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内涵 | 第43-44页 |
2.4.5 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44-46页 |
2.4.6 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间关系 | 第46页 |
2.5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 第46-49页 |
2.5.1 世界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农业技术创新。 | 第46-47页 |
2.5.2 农业技术创新拓展了农业产业领域 | 第47-49页 |
3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国际考察 | 第49-78页 |
3.1 国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考察 | 第49-72页 |
3.1.1 德国技术创新体系考察 | 第49-52页 |
3.1.2 印度技术创新体系考察 | 第52-55页 |
3.1.3 韩国技术创新体系考察 | 第55-58页 |
3.1.4 加拿大技术创新体系考察 | 第58-61页 |
3.1.5 澳大利亚技术创新体系考察 | 第61-65页 |
3.1.6 英国技术创新体系考察 | 第65-68页 |
3.1.7 美国技术创新体系考察 | 第68-72页 |
3.2 境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评价分析 | 第72-76页 |
3.2.1 当今世界范围内技术创新的总体趋势 | 第72-73页 |
3.2.2 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共同特征 | 第73-74页 |
3.2.3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 第74-76页 |
3.3 国外技术创新对我国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启示 | 第76-78页 |
4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78-100页 |
4.1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历史及现状 | 第78-84页 |
4.1.1 中国农业科研体系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78-79页 |
4.1.2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企业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79-80页 |
4.1.3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80-81页 |
4.1.4 中国农业生产特征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81-82页 |
4.1.5 中国农业教育体系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82-83页 |
4.1.6 中国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83-84页 |
4.2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模式分析 | 第84-100页 |
4.2.1 影响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要素 | 第85-87页 |
4.2.2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模式历史分析 | 第87-92页 |
4.2.3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模型实例考察 | 第92-98页 |
4.2.4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分析 | 第98-100页 |
5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激励机制及创新政策分析 | 第100-130页 |
5.1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100-120页 |
5.1.1 农业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 | 第100-103页 |
5.1.2 农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 | 第103-109页 |
5.1.3 农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激励 | 第109-113页 |
5.1.4 农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激励 | 第113-120页 |
5.2 农业技术创新政策分析 | 第120-130页 |
5.2.1 技术创新政策的种类与主要手段 | 第121-123页 |
5.2.2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分析 | 第123-130页 |
6 现阶段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 第130-148页 |
6.1 现阶段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构建方案 | 第130-134页 |
6.1.1 现阶段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组成 | 第130页 |
6.1.2 现阶段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 | 第130-131页 |
6.1.3 现阶段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131页 |
6.1.4 现阶段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意义 | 第131-132页 |
6.1.5 现阶段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总体构建方案 | 第132-134页 |
6.2 符合国情、结构合理的农业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体系 | 第134-137页 |
6.2.1 农业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134页 |
6.2.2 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的构建方案 | 第134-137页 |
6.2.3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研发体系组织结构图 | 第137页 |
6.3 健全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 | 第137-140页 |
6.3.1 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的构建目标 | 第137-138页 |
6.3.2 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的构建方案 | 第138-140页 |
6.3.3 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图 | 第140页 |
6.4 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业技术创新终身教育体系 | 第140-143页 |
6.4.1 农业技术创新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 | 第140-141页 |
6.4.2 农业技术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方案 | 第141-142页 |
6.4.3 农业技术创新教育体系的组织结构图 | 第142-143页 |
6.5 精干高效的农业技术管理体系 | 第143-144页 |
6.5.1 农业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目标 | 第143页 |
6.5.2 农业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案 | 第143-144页 |
6.6 结构优化、技术含量高的农业企业创新体系 | 第144-145页 |
6.6.1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目标 | 第144页 |
6.6.2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方案 | 第144-145页 |
6.6.3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图 | 第145页 |
6.7 健全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 第145-148页 |
6.7.1 农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 | 第145页 |
6.7.2 农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案 | 第145-146页 |
6.7.3 农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图 | 第146-148页 |
7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 第148-154页 |
7.1 加大政府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 第148-149页 |
7.2 加大政府对农业技术创新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积极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 第149-150页 |
7.3 进一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产权激励 | 第150-151页 |
7.4 建立技术交易市场,强化农业技术创新知识的转化与交流 | 第151页 |
7.5 高度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 第151页 |
7.6 加强技术引进及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 | 第151-152页 |
7.7 启动风险投资市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 第152-153页 |
7.8 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创新主体间的协调与合作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9页 |
后记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