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5-32页 |
1 抗布鲁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布鲁菌病 | 第15-16页 |
·布鲁菌的致病性和致病因素 | 第16-18页 |
·机体抗布鲁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 第18-25页 |
·未来前景 | 第25页 |
2 布鲁菌疫苗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2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 WboA 基因在布鲁菌 S_2株诱导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 第32-53页 |
引言 | 第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4页 |
·菌株 | 第3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小鼠腹腔 MΦ的制备 | 第34-35页 |
·小鼠骨髓源性 DC 的制备 | 第35页 |
·小鼠淋巴结 T 细胞的制备 | 第35页 |
·WboA-S_2菌株感染 MΦ的形态学变化 | 第35-36页 |
·WboA-S_2菌株感染 BMDC 的形态学变化 | 第36页 |
·WboA-S_2菌株感染 MΦ和 BMDC 的吞噬率及载菌量检测 | 第36页 |
·WboA-S_2菌株和 S_2菌株感染后 MΦ和 BMDC 分泌 IL-12 和 TNF-α的测定 | 第36页 |
·WboA-S_2菌株和 S_2菌株感染后 MΦ和 BMDC 凋亡的测定 | 第36页 |
·WboA-S_2菌株和 S_2菌株感染后的 MΦ和 BMDC 对 T 细胞的激活作用 | 第36-37页 |
·数据的统计处理及分析 | 第3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7-49页 |
·WboA-S_2 菌株和 S_2 菌株感染 MΦ后的形态学变化 | 第37-38页 |
·WboA-S_2 菌株和 S_2 菌株感染 BMDC 后的形态学变化 | 第38页 |
·WboA-S_2 菌株和 S_2 菌株感染 MΦ和 BMDC 吞噬率 | 第38-39页 |
·WboA-S_2 菌株和 S_2 菌株感染 MΦ和 BMDC 不同时间点载菌量的变化 | 第39-41页 |
·WboA-S_2 菌株感染对 MΦ和 BMDC 分泌 IL-12 和 TNF-α的影响 | 第41-45页 |
·WboA-S_2 菌株感染 24h 后诱导的 MΦ和 BMDC 凋亡的检测 | 第45-46页 |
·WboA-S_2 和 S_2 菌株感染后 MΦ和 BMDC 与 T 细胞共培养上清中 IFN-γ和 IL-4 分泌 | 第46-49页 |
4 讨论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