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头项部督脉经穴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综述 | 第10-22页 |
1.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认识 | 第10-16页 |
·概述 | 第10页 |
·病因病机 | 第10-12页 |
·治疗 | 第12-16页 |
2.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认识 | 第16-22页 |
·概述 | 第16-17页 |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 第17-18页 |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第18-19页 |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第19-20页 |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现状 | 第20-22页 |
临床研究 | 第22-30页 |
1. 临床研究资料 | 第22-25页 |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诊断标准 | 第22-23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23-24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4页 |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 第24-25页 |
2. 研究方案 | 第25-27页 |
·分组方案 | 第25页 |
·治疗方案 | 第25-26页 |
·观察指标 | 第26-27页 |
·疗效性评定 | 第27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7-30页 |
·治疗前后三组MMSE评分比较 | 第27-28页 |
·治疗前后三组ADL-R评分比较 | 第28页 |
·治疗前后三组SDSVD积分比较 | 第28页 |
·治疗后三组认知功能疗效评定 | 第28-29页 |
·治疗后三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评定 | 第29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30页 |
二、电针头项部督脉经穴配合针刺背俞穴的理论依据 | 第30-32页 |
三、对照药物及量表的选用 | 第32-33页 |
四、临床疗效分析 | 第33页 |
五、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后续研究思路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附表 | 第42-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