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传统养殖模式 | 第9-10页 |
·循环水养殖模式 | 第10页 |
·生物絮团养殖模式 | 第10-11页 |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遗传学研究 | 第12-13页 |
·选择育种研究 | 第13-14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 | 第14页 |
·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生长存活性状 | 第15页 |
·抗性性状 | 第15-17页 |
·品质性状 | 第17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中间培育在不同地区生长、存活性状的差异和相关性分析及其家系筛选 | 第18-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实验材料及地点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统计分析 | 第19页 |
·结果 | 第19-24页 |
·不同地区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存活表现 | 第19-20页 |
·不同地区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存活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22页 |
·基于体重和存活率的凡纳滨对虾家系表型比较和筛选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25页 |
·结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凡纳滨对虾体长、体重和存活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 第27-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实验材料与地点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数据采集 | 第28页 |
·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结果 | 第30-34页 |
·凡纳滨对虾高低温生长和存活性状的描述性统计 | 第30-32页 |
·凡纳滨对虾高低温体长、体重和存活率的遗传参数估计 | 第32-33页 |
·体长、体重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凡纳滨对虾体长、体重和存活率的遗传参数 | 第34-35页 |
·凡纳滨对虾体长、体重和存活率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低温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 第37-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实验材料与地点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结果 | 第39-43页 |
·低温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性状的表型参数 | 第39-40页 |
·低温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性状的遗传参数 | 第40-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