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漳平永福高山乌龙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 茶树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茶树形态特征与品质的关系第14页
   ·芽叶形态特征与品质的关系第14-15页
 2 施肥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第15-16页
   ·施肥对鲜叶生化成分影响第15-16页
   ·施肥对乌龙茶成茶品质的影响第16页
 3 乌龙茶加工过程生化成分变化与品质关系研究第16-19页
   ·乌龙茶主要呈味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研究进展第16页
   ·乌龙茶香气成分及其加工过程中变化研究进展第16-19页
     ·乌龙茶特征香气研究进展第16-17页
     ·不同乌龙茶品种香气组分研究进展第17页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变化研究进展第17-19页
 4 乌龙茶B-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研究进展第19页
   ·乌龙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因素第19页
   ·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研究第19页
 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9-21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9-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金萱、青心乌龙生物学性状及鲜叶生化成分分析第21-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2-24页
   ·金萱、青心乌龙物候期观测第22页
   ·金萱、青心乌龙茶树植物学特征观测第22-24页
     ·植株性状第22-23页
     ·芽梢性状第23页
     ·叶片性状第23-24页
   ·金萱、青心乌龙鲜叶生化成分分析第2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24-27页
   ·小结第24-25页
     ·金萱、青心乌龙物候期观测结果第24-25页
     ·金萱、青心乌龙生物学性状表现第25页
     ·金萱、青心乌龙鲜叶生化成分分析第25页
   ·讨论第25-27页
     ·不同物候期,避免采摘洪峰第25页
     ·生物学性状表现的异同性第25页
     ·金萱、青心乌龙多茶类组合生产探讨第25-27页
第三章 施肥方式对永福高山乌龙茶品质影响第27-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试验材料第27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7页
   ·试验方法第27-29页
     ·施肥处理第27页
     ·加工工艺第27页
     ·取样方法第27-28页
     ·生化成分测定第28页
     ·香气成分测定第28页
     ·感官品质审评第28-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9页
   ·不同施肥处理对永福高山乌龙茶鲜叶及成品茶主要生化成分影响第29-31页
     ·不同施肥处理对永福高山乌龙茶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影响第29-30页
     ·不同施肥处理对永福高山乌龙茶成品茶主要生化成分影响第30-31页
   ·不同施肥处理对永福高山乌龙茶鲜叶及成品茶香气成分影响第31-38页
     ·不同施肥处理永福高山乌龙茶鲜叶香气分析第34-36页
     ·不同施肥处理永福高山乌龙茶成品茶香气成分分析第36-38页
   ·不同施肥方式对永福高山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第38-3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9-42页
   ·小结第39-41页
     ·施用豆浆有机肥对永福高山乌龙茶鲜叶及成品茶生化成分的生成具有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第39页
     ·施用豆浆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非酯型儿茶素组分的积累第39-40页
     ·施用豆浆有机肥有利于永福高山乌龙茶成品茶中醇类香气组分相对含量的增加第40页
     ·施用豆浆有机肥对不同品种鲜叶和永福高山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种类的影响差异小第40页
     ·施用豆浆有机肥有利于永福高山乌龙茶鲜叶及成品茶中部分主要香气成分含量的增加第40页
     ·施用豆浆有机肥有利于增加永福高山乌龙茶花果香型浓度、提高香气和品质第40-41页
   ·讨论第41-42页
     ·香气类别及主要成分的共性为永福高山乌龙茶香气品质风格的形成提供保障第41页
     ·香气类别及主要成分的差异性为永福高山乌龙茶品种香的形成奠定基础第41页
     ·施用豆浆有机肥对鲜叶中结合态醇类香气及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第41-42页
第四章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呈味成分变化第42-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试验材料第42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2页
   ·试验方法第42页
   ·生化成分的测定第42页
   ·感官品质审评第42-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55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水浸出物含量分析第43-45页
     ·晒青阶段水浸出物含量分析第44页
     ·做青阶段水浸出物含量分析第44页
     ·造型阶段水浸出物含量分析第44-45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茶多酚含量分析第45-47页
     ·晒青阶段茶多酚含量分析第45-46页
     ·做青阶段茶多酚含量分析第46页
     ·造型阶段茶多酚含量分析第46-47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游离氨基酸总量分析第47-48页
     ·晒青阶段游离氨基酸总量分析第48页
     ·做青阶段游离氨基酸总量分析第48页
     ·造型阶段游离氨基酸总量分析第48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咖啡碱含量分析第48-50页
     ·晒青阶段咖啡碱含量分析第49页
     ·做青阶段咖啡碱含量分析第49-50页
     ·造型阶段咖啡碱含量分析第50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析第50-52页
     ·晒青阶段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析第51页
     ·做青阶段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析第51页
     ·造型阶段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析第51-52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可溶性糖总量分析第52-54页
     ·晒青阶段可溶性糖总量分析第53页
     ·做青阶段可溶性糖总量分析第53页
     ·造型阶段可溶性糖总量分析第53-54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感官审评结果与生化品质关系分析第54-55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感官审评结果分析第54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呈味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关系分析第54-5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5-58页
   ·小结第55-56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主要呈味成分变化规律第55-56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感官品质特征第56页
     ·晒青为永福高山乌龙茶品质形成起到先导作用第56页
     ·做青工艺是永福高山乌龙茶色泽、香气及滋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第56页
     ·造型工艺进一步完善永福高山乌龙茶的甜醇滋味品质第56页
   ·讨论第56-58页
     ·不同品种生化成分差异影响永福高山乌龙茶品质的品种特征第56-57页
     ·春季有利于永福高山乌龙茶滋味浓度的提高第57-58页
第五章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变化第58-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试验材料第58页
   ·试验仪器与设备第58页
   ·试验方法第58-59页
     ·原料加工方法第58页
     ·取样方法第58-59页
     ·香气测定分析第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79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总量变化分析第59-60页
     ·金萱永福高山乌龙茶在加工过程香气总峰面积变化与分析第59-60页
     ·青心乌龙高山茶在加工过程香气总量变化与分析第60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类别分析第60-66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各香气类别相对含量比较分析第60-61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在加工过程各香气类别峰面积值比较分析第61-66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分析第66-79页
     ·加工过程在制品主要香气成分分析第66-69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在制品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变化与品质关系分析第69-7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9-82页
   ·小结第79-80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总量的变化规律第79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类别变化规律第79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主要香气成分及其峰面积值变化规律第79-80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变化有利于香气品质形成第80页
   ·讨论第80-82页
     ·金萱永福高山乌龙茶香气形成的主要成分探讨第80-81页
     ·微量成分对永福高山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协调作用探讨第81-82页
第六章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B-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第82-9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2-83页
   ·试验原料第82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82页
   ·试验方法第82-83页
     ·加工工艺第82页
     ·取样方法第82页
     ·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第82-8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3-88页
   ·不同季节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分析第83-84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在制品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第84-85页
     ·萎凋工艺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第84-85页
     ·做青工艺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第85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在制品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香气形成的趋势分析第85-88页
     ·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香气总量变化趋势分析第85-86页
     ·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醇系香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分析第86-87页
     ·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橙花醇醇、芳樟醇峰面积值的变化趋势分析第87-8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88-90页
   ·小结第88-89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日光萎凋和摇青有利于β-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第88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有利于香气形成第88-89页
   ·讨论第89-90页
     ·不同茶树品种加工高山乌龙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探讨第89页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有利于永福高山乌龙茶品质形成的物质转化第89页
     ·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与糖苷类香气前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第89-9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4页
 1 总结第90-92页
   ·金萱、青心乌龙生物学特性及鲜叶生化成分分析第90页
   ·施用豆浆有机肥对永福高山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第90-91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规律第91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变化分析第91-92页
   ·永福高山乌龙茶加工过程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研究第92页
 2 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附录第98-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项目情况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霍山石斛离体培养物生物碱合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茉莉花香气合成相关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