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和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1-35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第14-18页
  1 立枯丝核菌的形态和性状第14页
  2 田间症状及病害循环第14-15页
  3 综合防治研究进展第15-18页
   ·农业防治第15-16页
     ·选用抗病品种第15页
     ·消灭病原菌,减少初浸染源第15页
     ·合理施肥第15页
     ·科学灌溉第15-16页
     ·合理密植第16页
   ·化学防治第16页
   ·生物防治第16-18页
     ·颉颃真菌第16页
     ·颉颃细菌和放线菌第16-17页
     ·植物提取物第17页
     ·稻鸭共养模式第17-18页
 第二章 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进展第18-22页
  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第18-19页
  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第19页
  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第19-20页
  4 简单重复序列第20-22页
 第三章 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第22-26页
  1 系统获得性抗性第22-23页
  2 诱导系统抗性第23页
  3 诱导抗病性与植物体内酶的活性第23-25页
   ·过氧化氢酶第24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第24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第24-25页
   ·过氧化物酶第25页
  4 诱导抗病性与病程相关蛋白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5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35-70页
 第四章 水稻纹枯病样本采集以及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第36-44页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培养基第36-37页
   ·病害样本采集第37页
   ·病原菌分离第37-38页
   ·病原菌鉴定第38页
   ·菌丝融合群鉴定第38-40页
     ·DNA提取第38页
     ·引物设计第38-39页
     ·PCR反应第39页
     ·琼脂糖凝集电泳第39-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1页
   ·形态学观察第40页
   ·菌丝融合群检测第40-41页
  3 讨论第41-44页
 第五章 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4-50页
  摘要第44页
  ABSTRACT第44-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供试菌株第45页
   ·DNA的提取第45-46页
   ·引物设计第46-47页
   ·PCR反应第47页
   ·琼脂糖凝集电泳第47页
   ·数据分析第47-48页
  2 结果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0页
 第六章 蜡质芽孢杆菌AR156防治水稻纹枯病第50-62页
  摘要第50页
  ABSTRACT第50-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4页
   ·材料第51-52页
   ·方法第52-54页
     ·AR156对R.solani离体抑制效果的检测第52页
     ·AR156对水稻纹枯病的温室防治、促生效果第52页
     ·植株体内防御相关酶活的检测第52-53页
     ·水稻植株相关抗病基因的检测第53页
     ·AR156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大田试验第53-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AR156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第54-55页
   ·AR156对水稻纹枯病的温室防效和促生效果第55页
   ·AR156菌悬液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55-57页
   ·AR156激发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第57-58页
   ·AR156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效果第58-59页
  3 讨论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无毒基因研究浙江省分离于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多样性
下一篇:低温胁迫下茶树花粉管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