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产业转移的预见 | 第10-11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 | 第11-12页 |
·国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关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页 |
·文献述评与本文的研究视角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5页 |
·论文的主要重点 | 第15页 |
·论文的难点 | 第1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概念 | 第18-30页 |
·产业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产业的定义 | 第18页 |
·产业的分类 | 第18-19页 |
·产业转移的基本内涵 | 第19-25页 |
·产业转移的定义 | 第19-20页 |
·产业转移的分类 | 第20-21页 |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 第21-24页 |
·产业转移模式 | 第24-25页 |
·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 | 第25-30页 |
·产业结构的定义 | 第25页 |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 第25-26页 |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第三章 产业转移的动因及效应分析 | 第30-35页 |
·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 第30-33页 |
·区域视角下的产业转移动因分析:不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 第31页 |
·产业视角下的产业转移动因分析:比较优势和产业分工 | 第31页 |
·企业视角下的产业转移动因分析:企业战略性扩张的内在需要 | 第31-32页 |
·成本视角下的产业转移动因分析:企业生产、运输及制度因素 | 第32-33页 |
·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 | 第35-40页 |
·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资本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 第35页 |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关联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 第36页 |
·产业转移对产业转移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 SWOT 分析 | 第40-47页 |
·SWOT 的基本含义 | 第40页 |
·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 | 第40-41页 |
·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 SWOT 分析 | 第41-47页 |
·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Strength) | 第41-43页 |
·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分析(weakness) | 第43-44页 |
·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y) | 第44-45页 |
·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挑战分析(threat) | 第45-47页 |
第六章 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7-60页 |
·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47-49页 |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 第49-52页 |
·产业转移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52-60页 |
·数据的来源、模型设定与指标的选择 | 第52-53页 |
·数据描述与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模型估计与检验 | 第55-58页 |
·模型的基本结论 | 第58-60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