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宏观审慎监管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关系 | 第17-26页 |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介绍 | 第17-20页 |
·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与特征 | 第17-19页 |
·宏观审慎监管的作用范围 | 第19页 |
·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 | 第19-20页 |
·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作用 | 第20-23页 |
·理论分析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关键作用 | 第20-21页 |
·实践分析危机后部分国家和地区监管格局的变动趋势 | 第21-23页 |
·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 第23-25页 |
·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目标上的差异性 | 第24页 |
·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根本目的上的一致性 | 第24页 |
·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后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所面临的挑战 | 第26-36页 |
·货币政策目标理论 | 第26-28页 |
·单一目标制 | 第26-27页 |
·双重目标制 | 第27页 |
·多重目标制 | 第27-28页 |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第一阶段:选择性的目标(1949-1983) | 第28页 |
·第二阶段:反通货膨胀目标(1984-1997) | 第28页 |
·第三阶段:反通货紧缩目标(1998-2002) | 第28-29页 |
·第四阶段:单一复合目标(2003-今) | 第29页 |
·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所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危机后我国内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动分析 | 第29-30页 |
·当前货币政策目标所存在的不足 | 第30-31页 |
·模型分析当前货币政策目标制下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第31-34页 |
·货币政策目标所面临的几种选择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函数修正 | 第36-46页 |
·基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双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目标函数修正 | 第36-44页 |
·货币政策目标损失函数及其修正 | 第36-38页 |
·金融稳定指标的确定及其可行性检验 | 第38-39页 |
·模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于金融稳定指标的调控能力 | 第39-43页 |
·结论分析 | 第43-44页 |
·灵活的货币政策目标的运用 | 第44-45页 |
·金融稳定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 第44-45页 |
·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6-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政策建议 | 第47-48页 |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 第48-49页 |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48页 |
·本文所存在的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