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州绿色山地经济发展研究--基于生态文明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 第15-23页 |
·马恩经典作家的生态文明思想 | 第15-18页 |
·马恩经典作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 第15页 |
·马恩经典作家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我国老一辈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 | 第18-20页 |
·老一辈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产生与发展 | 第18-19页 |
·老一辈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 第20-22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和本质 | 第20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目标和最新要求 | 第20-22页 |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发展绿色山地经济的契合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大理州发展绿色山地经济的优势和成就 | 第23-33页 |
·大理州发展绿色山地经济的重要意义 | 第23-25页 |
·促进国家生态安全的整体布局 | 第23-24页 |
·提供国家战略供给的功能支撑 | 第24页 |
·促进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 第24页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 第24-25页 |
·大理州发展绿色山地经济的优势 | 第25-27页 |
·生态环境独特性和生物多样性 | 第25页 |
·资源丰富性和文化多元性 | 第25-26页 |
·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明显性 | 第26-27页 |
·大理州山地经济的发展的成就 | 第27-33页 |
·大理州山地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第27-29页 |
·大理州山地农业发展稳步推进 | 第29-31页 |
·大理州山地旅游业发展迅速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大理州发展绿色山地经济的问题与困境 | 第33-44页 |
·大理州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制约性 | 第33-35页 |
·产业结构不平衡制约绿色山地经济发展 | 第33-34页 |
·城乡结构不均衡制约绿色山地经济发展 | 第34-35页 |
·大理州粗放发展模式与科技落后的阻碍性 | 第35-38页 |
·粗放发展模式阻碍绿色山地经济发展 | 第35-36页 |
·科技落后阻碍绿色山地经济发展 | 第36-38页 |
·大理州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 | 第38-44页 |
·资源约束力日益趋紧 | 第38-40页 |
·环境承载力日益趋紧 | 第40-42页 |
·山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大理州基于生态文明的山地经济发展路径 | 第44-57页 |
·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发展理念 | 第44-45页 |
·探索山地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 | 第45-50页 |
·大力发展山地经济区绿色农业 | 第45-46页 |
·探索山地经济区绿色加工产业发展 | 第46-48页 |
·推进山地经济区绿色旅游产业发展 | 第48-50页 |
·推进山地经济与山地城镇化协同发展 | 第50-51页 |
·完善大理州山地城镇的体系和布局 | 第50页 |
·鼓励支持不离本土的城镇化发展 | 第50-51页 |
·促进山地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共同繁荣 | 第51-54页 |
·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山地经济发展 | 第51-52页 |
·支持民族文化建设促进山地经济绿色发展 | 第52-53页 |
·加强山地经济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 第53-54页 |
·完善山地经济绿色发展的制度构建 | 第54-57页 |
·完善大理州山地经济绿色发展的法制建设 | 第54页 |
·建立保护山区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 | 第54页 |
·促进大理州山地经济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 | 第54-55页 |
·建立绿色发展技术培训保障机制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