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救灾论文

灾荒、制度、民生—清代山西灾荒与地方社会经济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22页
图目录第22-23页
表目录第23-25页
绪论第25-54页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第25-32页
 二、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第32-44页
 三、 本文所用资料说明第44-48页
 四、 文章框架结构第48-52页
 五、 创新与不足第52-54页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概况第54-86页
 第一节 清代山西地区的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环境第54-70页
  一、 清代山西行政区划第54-58页
  二、 清代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第58-70页
 第二节 清代山西社会生产概况第70-86页
第二章 灾荒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第86-124页
 第一节 对经济的破坏第86-98页
  一、 清代山西灾害概况第86-87页
  二、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87-96页
  三、 对商业贸易与手工业的影响第96-98页
 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第98-124页
  一、 劳动力的大量缺失第98-103页
  二、 对人口品质的影响第103-105页
  三、 对女性的影响第105-124页
第三章 官方对于灾荒的应对第124-216页
 第一节 灾前第125-181页
  一、 备荒第125-171页
  二、 劝民节约第171-180页
  三、 “查家业民口为赈荒之用”第180-181页
 第二节 灾中第181-200页
  一、 报灾与勘灾第181-188页
  二、 放赈第188-200页
 第三节 灾后第200-203页
 第四节 灾荒与“田地陷阱”第203-216页
第四章 民间应对灾荒的措施第216-330页
 第一节 多元的职业选择第217-252页
  一、 农业生产第217-235页
  二、 商人第235-237页
  三、 手工业第237-252页
 第二节 商业流通与灾荒第252-275页
  一、 土地第253-256页
  二、 牲畜第256-275页
 第三节 植树造林与森林保护第275-290页
  一、 清代林业思想第277-283页
  二、 文献所见护林机制第283-287页
  三、 对于护林碑的一点思考第287-290页
 第四节 清代山西的水利第290-308页
  一、 河水第293-295页
  二、 泉水第295-298页
  三、 洪水第298-306页
  四、 井灌第306-308页
 第五节 民间灾中应灾措施第308-330页
  一、 多样应灾方式第308-325页
  二、 民间灾时食物第325-330页
第五章 官赈与义赈——以光绪十八年晋北灾荒为中心的考察第330-361页
 第一节 灾情第330-334页
 第二节 官赈第334-338页
 第三节 义赈第338-344页
 第四节 对于义赈的思考第344-361页
第六章 灾害与山西的禳弭信仰第361-381页
 第一节 清朝对于“天命观”的继承第362-366页
 第二节 官方祭祀第366-370页
 第三节 民间祭祀第370-381页
  一、 山川崇拜第370-377页
  二、 人物崇拜第377-381页
结语 制度与灾荒第381-384页
参考文献第384-415页
致谢第415-41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17-418页

论文共4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商帝国:郑氏集团的官商关系及其起源,1625-1683
下一篇:西湖梦寻:17世纪杭州士人的社会网络与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