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7页 |
·引言 | 第10页 |
·太阳能电池概述 | 第10-13页 |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 第11页 |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 第11页 |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 第11页 |
·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 第11-12页 |
·有机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 第12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12-13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13-18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参数 | 第15-18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染料敏化剂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电解质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对电极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本论文的工作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7页 |
第二章 P25氧化钛与超细纳米晶的共混修饰及其DSSC性能 | 第37-54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2页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38-39页 |
·超细纳米晶对P25的包覆 | 第39页 |
·二氧化钛浆料的制备 | 第39页 |
·二氧化钛电极的制备 | 第39-40页 |
·二氧化钛电极的后处理改性 | 第40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 | 第40页 |
·表征手段 | 第40-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3页 |
·P25共混前后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42-44页 |
·30-P25的TEM分析 | 第44-46页 |
·商业P25共混前后的光阳极光散射能力的UV-vis分析 | 第46-47页 |
·P25共混前后的光阳极J-V曲线分析 | 第47-49页 |
·EIS分析 | 第49-51页 |
·入射单色光转化效率(IPCE)分析 | 第51-52页 |
·c30-P25与cP25薄膜的表面观察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金红石纳米棒微球的超细纳米晶微修饰及其DSSC性能 | 第54-70页 |
·引言 | 第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8页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54-55页 |
·金红石相纳米棒微球的制备 | 第55-56页 |
·氧化钛超细纳米晶的包覆 | 第56页 |
·二氧化钛浆料的制备 | 第56页 |
·二氧化钛电极的制备 | 第56-57页 |
·二氧化钛电极的后处理改性 | 第57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 | 第57页 |
·表征手段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BET分析 | 第58-60页 |
·XRD分析 | 第60-61页 |
·RNM的微观结构及NCRNM经500℃烧结后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61-62页 |
·NCRNM经500℃烧结后的TEM分析结果 | 第62-63页 |
·加入不同散射层的光阳极的UV-vis分析 | 第63-64页 |
·不同光阳极的J-V曲线分析 | 第64-66页 |
·EIS分析 | 第66-68页 |
·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IPCE)分析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亚微米氧化钛的超细纳米晶微修饰及其DSSCs性能 | 第70-87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实验部分 | 第71-74页 |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71-72页 |
·亚微米氧化钛的超细纳米晶包覆 | 第72页 |
·二氧化钛浆料的制备 | 第72页 |
·二氧化钛电极的制备 | 第72-73页 |
·二氧化钛电极的后处理改性 | 第73页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 | 第73页 |
·表征手段 | 第73-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6页 |
·XRD分析 | 第74-75页 |
·BET分析 | 第75-77页 |
·NCS-TiO_2的TEM分析 | 第77-78页 |
·光阳极表面分析 | 第78-79页 |
·加入不同散射层的光阳极的UV-vis分析 | 第79-81页 |
·不同光阳极的J-V曲线分析 | 第81-83页 |
·EIS分析 | 第83-85页 |
·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IPCE)分析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全文总结 | 第90-91页 |
硕士期间所撰写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