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亚文化群体认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 ·循序渐进的个人背包旅行体验 | 第10页 |
| ·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主义者的关切情怀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 ·国外背包客的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 ·国内背包客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国内外关于亚文化的研究 | 第18-19页 |
| ·总结 | 第19-20页 |
| ·研究视角和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 ·群体认同的理论视角 | 第20-21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参与观察法 | 第23页 |
| ·文献法 | 第23-24页 |
| ·访谈法 | 第24页 |
| ·文本分析法 | 第24页 |
|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第24-26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25-26页 |
| 第2章 国内背包客亚文化的形成和特征 | 第26-37页 |
| ·国内背包客群体的特征 | 第26-30页 |
| ·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26-28页 |
| ·心理行为特征 | 第28-30页 |
| ·国内背包客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 第30-33页 |
| ·对西方嬉皮士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 第30-31页 |
| ·中国“背包客”的历史渊源和行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第31-33页 |
| ·国内背包客亚文化的特征 | 第33-37页 |
| ·游离在真实和虚拟之间 | 第33-34页 |
| ·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体制的抵制 | 第34-35页 |
| ·互助和信任的交往逻辑 | 第35-36页 |
| ·寻求本真和自我的核心价值 | 第36-37页 |
| 第3章 在吸引下行动:“驴”的初尝试 | 第37-45页 |
| ·背包行为的动机 | 第37-41页 |
| ·逃避、放松 | 第38-39页 |
| ·求知、探索 | 第39页 |
| ·人生意义 | 第39-41页 |
| ·对背包客行为的模仿 | 第41-43页 |
| ·着装的传承 | 第41-42页 |
| ·行走路线的选择 | 第42页 |
| ·对消费的节制 | 第42-43页 |
| ·对背包客文化符号的接受 | 第43-45页 |
| ·使用独特称谓 | 第43-44页 |
| ·共同的精神消费 | 第44-45页 |
| 第4章 在体验中自我分类:群体归属感的建立 | 第45-54页 |
| ·媒体的推波助澜 | 第45-47页 |
| ·媒体塑造的背包客洒脱形象 | 第45-46页 |
| ·互联网:跨越时空的聚合平台 | 第46-47页 |
| ·驴友组织的认同 | 第47-48页 |
| ·背包活动的勃兴 | 第47-48页 |
| ·以“驴”为名的聚会 | 第48页 |
| ·“驴”文化的内化 | 第48-51页 |
| ·在路上发现自我 | 第49-50页 |
| ·排斥性认同:身份标榜与划分跟其它群体界限 | 第50-51页 |
| ·回归城市之后背包精神的存在 | 第51页 |
| ·他者的反馈 | 第51-54页 |
| ·行走途中当地人的肯定和赞赏 | 第52页 |
| ·公众对群体的积极评价 | 第52-54页 |
| 第5章 在质疑中反思:群体认同的强化 | 第54-64页 |
| ·背包客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碰撞 | 第54-57页 |
| ·“自我”挑战了理性化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 | 第54-56页 |
| ·追求本真的理念冲击了经济理性 | 第56-57页 |
| ·公众对“驴”的质疑 | 第57-61页 |
| ·垮掉的一代 | 第57-59页 |
| ·自私的个人主义取向 | 第59-60页 |
| ·表演的背包行为 | 第60页 |
| ·被商业绑架的背包文化 | 第60-61页 |
| ·认同危机下的“驴”群 | 第61-64页 |
| ·文化核心价值的坚持 | 第61-62页 |
| ·行为规范的重构 | 第62-64页 |
|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 第64-69页 |
| ·背包客亚文化:一种追求本真、自由的亚文化 | 第64-66页 |
| ·鼓励个性和自由 | 第64-65页 |
| ·注重多样本真性体验 | 第65页 |
| ·追求金钱之外的质朴的生活理想 | 第65-66页 |
| ·背包客亚文化:社会现代性的一种后果 | 第66-69页 |
|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 | 第66-67页 |
| ·寻根之旅:重新发现社会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录1 | 第74-75页 |
| 附录2 | 第75-76页 |
| 卷内备考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