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电影的美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李安及其电影 | 第8页 |
·李安及其电影成就 | 第8页 |
·李安电影的美学研究缘起 | 第8页 |
·李安电影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国内研究数量可观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已具规模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2 李安电影的美学历程 | 第13-31页 |
·传统审美的强化与认同 | 第13-16页 |
·难能可贵的“简约淳朴” | 第13-14页 |
·自由的人性导向 | 第14-15页 |
·文化传承的使者 | 第15-16页 |
·西片探索的逐层深入 | 第16-18页 |
·好莱坞模式的“近”与“远” | 第16-17页 |
·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 第17-18页 |
·批判与反思之路的“成”与“败” | 第18页 |
·视效奇观的全力打造 | 第18-24页 |
·商业化的全新尝试 | 第18-19页 |
·人性的自我提升和救赎 | 第19-23页 |
·“儒、佛、道家思想”与“人格结构理论”的碰撞 | 第23-24页 |
·情感片的理性回归与升华 | 第24-27页 |
·“爱”的另类诠释 | 第25页 |
·灼痛人心的守望 | 第25-26页 |
·真爱的力量 | 第26-27页 |
·3D艺术片的先锋之举 | 第27-31页 |
·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 第27-28页 |
·人人心中都有的东西 | 第28-29页 |
·信仰的寓言 | 第29-31页 |
3 李安电影的审美构成 | 第31-40页 |
·多元文化的影响 | 第31-35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 | 第31-32页 |
·西方文化的影响 | 第32-34页 |
·文化差异与冲突之感悟 | 第34-35页 |
·创作经验的积累 | 第35-37页 |
·童年的兴趣培养 | 第36页 |
·五年的戏剧养成教育 | 第36-37页 |
·多年的电影学习及实践 | 第37页 |
·个性特质的优势 | 第37-40页 |
·敢于放低身段的谦谦君子 | 第38-39页 |
·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 第39-40页 |
4 李安电影的审美特征 | 第40-60页 |
·颇具美感的电影语言 | 第40-51页 |
·考究多变的电影构图 | 第40-42页 |
·客观平实的电影叙事 | 第42-44页 |
·精彩的人物对白 | 第44-49页 |
·完美的电影音乐 | 第49-51页 |
·独特的美学风格 | 第51-60页 |
·浓烈的悲剧美 | 第51-54页 |
·一以贯之的含蓄细腻美 | 第54-56页 |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 | 第56-60页 |
5 李安电影的美学价值意义 | 第60-65页 |
·大众审美的新亮点 | 第60-61页 |
·审美趣味的引导 | 第60页 |
·审美水平的提升 | 第60-61页 |
·美学理论研究的新坐标 | 第61-62页 |
·东西方美学思想融合的范本 | 第61页 |
·电影美学史上的里程碑 | 第61-62页 |
·电影产业发展的助推剂 | 第62-65页 |
·好莱坞电影的新鲜血液 | 第62-63页 |
·中国电影的希望之光 | 第63-65页 |
6 结束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 第71-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