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微生物冶金概述 | 第10-16页 |
·微生物冶金的历史 | 第10-11页 |
·微生物冶金的现状 | 第11-14页 |
·微生物冶金的反应机理 | 第14-16页 |
·冶金微生物特性及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冶金微生物的一般性特征 | 第16-17页 |
·冶金微生物的多样性 | 第17-18页 |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类学及系统学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细菌分类鉴定的意义 | 第19页 |
·细菌分类学发展简史细菌分类学发展简史 | 第19-20页 |
·RAPD与rep-PCR技术 | 第20-24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4-25页 |
2 A.ferrooxidans菌特性与铜离子耐受能力 | 第25-40页 |
·引言 | 第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菌株与培养基 | 第26-27页 |
·Fe~(2+)氧化率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 第27-28页 |
·显微计数法测定细菌浓度以及生长曲线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A.ferrooxidans菌铜离子耐受能力 | 第31-38页 |
·A.ferrooxidans菌取样地与生理生化特性相关性比较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RAPD基因指纹技术分析 | 第40-52页 |
·引言 | 第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40-41页 |
·DNA提取 | 第41-42页 |
·随机引物扩增(RAPD)及电泳 | 第42-44页 |
·电泳条带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23株菌株的RAPD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RAPD基因型分类与菌株取样地相关性 | 第49-50页 |
·RAPD基因型分类与铜离子耐受能力相关性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Rep-PCR基因指纹技术分析 | 第52-60页 |
·引言 | 第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52页 |
·Rep-PCR及电泳 | 第52-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Rep-PCR实验23株菌株亲缘性结果 | 第54-57页 |
·Rep-PCR基因型分类与菌株取样地相关性 | 第57页 |
·Rep-PCR基因型分类与铜离子耐受能力相关性 | 第57-58页 |
·Rep-PCR与RAPD结果比较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