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生态植草混凝土工程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0-11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的研究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第11-13页
     ·多孔混凝土的发展第11-12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发展第12-13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3-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目标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生态植草混凝土工程应用原理第17-25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结构组成第17-18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技术性能第18-23页
     ·强度性能第18-19页
     ·透水性第19-22页
     ·空隙内碱环境pH值第22-23页
   ·小结第23-25页
第3章 实验原材料与试验方法第25-32页
   ·实验原材料与性能第25-27页
     ·水泥第25页
     ·活性矿物掺和料第25-26页
     ·粗集料第26页
     ·细集料第26-27页
     ·外加剂第27页
   ·实验室试验方法第27-32页
     ·试件成型方法第27页
     ·抗压强度试验第27-28页
     ·空隙率试验第28-29页
     ·渗透系数试验第29-31页
     ·pH值测定第31-32页
第4章 生态植草混凝土材料设计研究第32-42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技术指标第32-34页
     ·强度性能第33页
     ·透水性能第33页
     ·孔隙内水环境pH值第33-34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设计路线第34-41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的组成设计第34-35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35-37页
     ·基准配合比设计第37-38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的制备工艺研究第38-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生态植草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第42-55页
   ·集料对性能的影响研究第42-44页
   ·水泥浆体的组成对性能的影响第44-53页
     ·水泥等级的影响第44-45页
     ·水灰比的影响第45-47页
     ·水泥用量对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矿物掺合料对性能的影响第48-52页
     ·外加剂对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空隙内碱水环境pH值研究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生态植草混凝土工程应用研究第55-73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技术路线第56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材料的制备第56-62页
     ·原材料的组成第56-57页
     ·材料的配合比第57页
     ·构件尺寸第57-58页
     ·材料的生产工艺第58-61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铺设工艺第61-62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的植草工艺第62-66页
     ·草种的选择第62-63页
     ·植物生长材料的选择第63页
     ·基质土壤制备第63页
     ·草籽的播种第63-64页
     ·施肥与维护第64页
     ·植草效果第64-66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植草性能研究第66-72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植草性能影响因素第67-69页
     ·生态植草性能研究第69-71页
     ·生态植草混凝土的工程效益研究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7章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硅质原料对Na-Ca-Si玻璃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PEM燃料电池堆单片一致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