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 ·连翘概述 | 第14页 |
| ·连翘化学成分 | 第14-18页 |
| ·苯乙醇及其苷类 | 第14-15页 |
| ·木脂素及其苷类 | 第15-16页 |
| ·萜类成分 | 第16-17页 |
| ·环己醇、环己酮类 | 第17页 |
| ·黄酮类 | 第17页 |
| ·生物碱类 | 第17-18页 |
| ·其他成分 | 第18页 |
| ·连翘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 第18-19页 |
| ·连翘药理作用 | 第19-22页 |
| ·抗菌活性 | 第19页 |
| ·抗病毒活性 | 第19页 |
| ·抗内毒素的作用 | 第19页 |
| ·抗炎作用 | 第19-20页 |
| ·抑制弹性蛋白酶活性 | 第20页 |
| ·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 | 第20页 |
| ·减肥作用 | 第20页 |
| ·降血脂作用 | 第20页 |
| ·抗氧化活性 | 第20-21页 |
| ·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的作用 | 第21页 |
| ·降血压作用 | 第21页 |
| ·利尿作用 | 第21-22页 |
| ·保肝作用 | 第22页 |
| ·镇吐作用 | 第22页 |
| ·解热作用 | 第22页 |
| ·连翘炮制研究 | 第22-23页 |
|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30页 |
| 第二章 连翘炮制前后差异化学成分分析、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30-50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 ·连翘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对比分析 | 第31页 |
| ·连翘提取液制备 | 第31页 |
| ·连翘提取液萃取 | 第31页 |
| ·分析色谱条件 | 第31页 |
| ·制备色谱条件 | 第31-32页 |
| ·半制备色谱条件 | 第32页 |
| ·水溶性部分分离 | 第32页 |
| ·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 | 第32-33页 |
| ·紫外光谱鉴定 | 第33页 |
| ·红外光谱鉴定 | 第33页 |
| ·核磁共振鉴定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7页 |
| ·炮制前后连翘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33-34页 |
| ·连翘萃取前后化学成分分析 | 第34-36页 |
| ·大孔树脂分离正丁醇部分浓缩溶液指纹图谱 | 第36-37页 |
| ·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 第37-47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第三章 化学成分对胰脂肪酶、磷酸二酯酶活性及金黄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 第50-62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1-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 ·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 第52-53页 |
| ·对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 | 第53-54页 |
| ·化学成分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 第54-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9页 |
| ·化学成分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 第55-57页 |
| ·化学成分对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 | 第57-58页 |
| ·化学成分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连翘果实中活性酶对连翘酯苷A的酶解作用研究 | 第62-72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62-63页 |
| ·方法 | 第63-64页 |
| ·色谱分析条件 | 第63页 |
| ·连翘粗酶液制备 | 第63页 |
| ·对照品溶液制备 | 第63页 |
| ·粗酶液浓度对连翘酯苷A含量的影响 | 第63页 |
| ·孵育时间对连翘酯苷A含量的影响 | 第63页 |
| ·孵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 ·炮制时间对连翘青果中酶活性的影响 | 第64页 |
| ·炮制和阴干对连翘果实中连翘酯苷A含量的影响 | 第64页 |
| ·粗酶液分解连翘酯苷A产物研究 | 第6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 ·粗酶液浓度对连翘酯苷A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孵育时间对连翘酯苷A含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孵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 ·炮制时间对连翘果实中酶活性的影响 | 第67页 |
| ·炮制前后连翘果实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变化 | 第67页 |
| ·连翘酯苷A分解产物推测 | 第67-70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总结 | 第72-7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个人简介 | 第74-75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