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理论 | 第13-18页 |
·我国医疗保险的概述 | 第13-15页 |
·医疗保险的概念 | 第13页 |
·医疗保险的作用 | 第13-14页 |
·城镇医疗保险的特点 | 第14-15页 |
·医疗保险的供需关系 | 第15页 |
·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15-16页 |
·保障性原则 | 第15页 |
·共同承担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 | 第15页 |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 第15-16页 |
·国外医疗保险的代表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6-18页 |
·几个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制度 | 第16-17页 |
·国外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 第18-21页 |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公费医疗 | 第18页 |
·劳保医疗 | 第18-19页 |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 | 第19-20页 |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受益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 第19页 |
·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 第19-20页 |
·国家出台政策有效控制了医药费用过快上涨 | 第20页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体系建设速度加快 | 第20页 |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 第20-21页 |
·继续坚持医药卫生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 第20页 |
·建立合理负担的共同缴费机制,引入分担、竞争机制,保障基金的正常运行 | 第20-21页 |
第四章 杨凌示范区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调查与分析 | 第21-25页 |
·杨凌示范区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现状调查 | 第21-23页 |
·杨凌示范区城镇职工参保状况 | 第21页 |
·城镇职工医保资金收支状况 | 第21-22页 |
·离休人员医疗统筹收入情况 | 第22-23页 |
·杨凌示范区城镇职工参保治疗费用 | 第23页 |
·努力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各项工作 | 第23-25页 |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 | 第23页 |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 | 第23-24页 |
·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 | 第24页 |
·新开展了领取失业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并通过了新生儿参保办法 | 第24页 |
·认真贯彻落实“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各项政策 | 第24页 |
·积极完成其他工作 | 第24-25页 |
第五章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 第25-29页 |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仍然不完善 | 第25-26页 |
·医疗保险制度的立法滞后 | 第25页 |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过窄,保障功能较弱 | 第25页 |
·医疗保险资金缺乏,对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不严 | 第25-26页 |
·医疗保险制度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措施 | 第26页 |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体制不完善 | 第26-27页 |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超过患者支付水平 | 第26页 |
·药品流通环节多,药品价格高 | 第26页 |
·医院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没有将医药分开核算 | 第26-27页 |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27-29页 |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和基层医疗体系仍落后 | 第27页 |
·政府对医疗保险事业投资力度不够,并对非盈利性医院扶持力度较小 | 第27页 |
·医疗保险服务和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灵活性 | 第27页 |
·缺乏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第27-28页 |
·个人帐户资金少,使用范围小,存在“不病不保,大病保不了”的弊端 | 第28-29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 第29-33页 |
·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医疗保险改革中的主导作用 | 第29页 |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第29页 |
·加快医疗保险立法进程 | 第29页 |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 第29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金管理与医疗保险筹资机制 | 第29-30页 |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第30-31页 |
·严格控制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负担 | 第30页 |
·控制药品价格,减少流通环节 | 第30页 |
·实施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 | 第30-31页 |
·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险事业的投入 | 第31页 |
·切实加强医疗保险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 第31页 |
·因地制宜,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 第31页 |
·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 第31页 |
·扩大医保个人帐户资金的使用范围,重视疾病预防为主 | 第31页 |
·整合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作者简介 | 第38页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