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2-21页 |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15-2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三化”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4-25页 |
·工业化 | 第24页 |
·城镇化 | 第24页 |
·农业现代化 | 第24-25页 |
·“三化”协同发展 | 第25页 |
·“三化”协同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 第25-26页 |
·“三化”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26-30页 |
·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制 | 第26-28页 |
·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反馈机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陕西省“三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 | 第30-45页 |
·陕西省“三化”发展过程 | 第30-32页 |
·陕西省工业化发展历程 | 第30页 |
·陕西省城镇化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陕西省“三化”发展水平测度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 第32页 |
·构建测度“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 | 第32-34页 |
·实证分析 | 第34-42页 |
·“三化”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的输入输出指标的设置 | 第34-35页 |
·陕西省“三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5-42页 |
·陕西“三化”协调发展度 | 第42页 |
·协调发展度评价及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协调发展度评价 | 第42-43页 |
·结果及成因分析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陕西省“三化”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分析 | 第45-55页 |
·欧美发达国家“三化”发展过程与经验 | 第45-49页 |
·英国“三化”发展过程与经验总结 | 第45-46页 |
·法国“三化”发展过程与经验总结 | 第46-48页 |
·美国“三化”发展过程与经验总结 | 第48-49页 |
·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 | 第49-51页 |
·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与完善社保制度,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 第49-50页 |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50页 |
·重视农业科技进步与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率 | 第50页 |
·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 | 第50-51页 |
·陕西省“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 | 第51-55页 |
·省域层面 | 第51-54页 |
·区域层面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探讨 | 第55-57页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探讨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