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饲料微生物学论文

饲用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研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第12页
   ·微生态制剂所用菌种和分类第12-17页
     ·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第13-14页
     ·芽孢杆菌类微生态制剂第14-15页
     ·酵母菌类微生态制剂第15-16页
     ·霉菌类微生态制剂第16页
     ·光和细菌类微生态制剂第16页
     ·复合型微生态制剂第16-17页
   ·微生态制剂的发酵工艺第17-19页
     ·固体发酵法第17页
     ·液体发酵法第17-18页
     ·发酵条件第18-19页
       ·发酵培养基第18页
       ·发酵物理条件第18-19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19页
   ·微生态制剂的制粒工艺第19-20页
     ·冷冻干燥技术第19-20页
     ·喷雾干燥技术第20页
     ·包埋技术第20页
   ·微生态制剂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第20-2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饲用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3-32页
   ·试验材料第23-24页
     ·主要设备及仪器第23页
     ·缓冲液和常用试剂的配置第23页
     ·培养基第23-24页
   ·试验方法第24-26页
     ·样品中酵母菌的分离及鉴定第24-26页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第24-25页
       ·酵母菌总DNA的提取第25页
       ·酵母菌26S rDNA D1/D2区的PCR扩增第25-26页
       ·序列测定第26页
     ·酵母菌的功能性测定第26页
       ·酵母菌的耐酸性第26页
       ·耐胆盐试验第26页
       ·酵母菌死灭温度的测定第26页
   ·试验结果第26-31页
     ·酵母菌的分离第26-27页
     ·酵母菌的鉴定第27-29页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第27-28页
       ·酵母菌26S rDNA D1/D2区的鉴定第28-29页
     ·啤酒酵母菌特性的初步研究第29-31页
       ·耐酸性第29-30页
       ·耐胆盐性第30页
       ·酿酒酵母的耐温性第30-31页
   ·讨论第31-32页
     ·酵母菌的鉴定方法第31页
     ·酿酒酵母的功能性探讨第31-32页
第三章 益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2-45页
   ·试验材料第32-33页
     ·菌株第32页
     ·仪器设备第32页
     ·培养基第32-33页
   ·试验方法第33-36页
     ·酵母菌发酵工艺第33-34页
       ·啤酒酵母生长曲线的绘制第33页
       ·酵母菌发酵温度的确定第33页
       ·工艺流程第33页
       ·酵母菌活菌数的测定第33-34页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工艺第34-35页
       ·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第34页
       ·最佳培养温度的确定第34页
       ·最佳初始pH值的确定第34页
       ·不同培养基成分对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影响第34-35页
       ·影响芽孢形成率的无机离子配方的L_9(3~4)正交设计第35页
       ·检测方法第35页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罐培养第35页
     ·混合发酵发酵工艺第35-36页
       ·菌种培养第35页
       ·发酵罐小试培养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3页
     ·酿酒酵母发酵结果第36-37页
       ·酿酒酵母生长曲线第36页
       ·酿酒酵母发酵温度第36-37页
       ·酿酒酵母的发酵结果第37页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结果第37-43页
       ·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第37页
       ·枯草芽孢杆菌最佳培养温度第37-38页
       ·枯草芽孢杆菌最适pH值第38页
       ·碳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氮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9页
       ·无机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9页
       ·菌株培养基配方的L_9(3~3)正交试验第39-40页
       ·影响芽孢形成率的无机离子配方的L_9(3~4)正交设计第40-42页
       ·发酵罐小试发酵结果第42-43页
     ·混合发酵结果第43页
   ·讨论第43-45页
第四章 微生态制剂的干燥工艺第45-50页
   ·试验材料第45页
     ·材料第45页
     ·主要试剂第45页
     ·仪器设备第45页
   ·试验方法第45-46页
     ·冷冻干燥工艺第45页
     ·喷雾干燥工艺第45-46页
     ·烘干干燥工艺第46页
     ·菌粉中活菌数的测定第46页
     ·活菌制剂的保存实验第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冷冻干燥保护剂实验结果第46-47页
     ·喷雾干燥结果第47-48页
     ·烘干干燥结果第48页
     ·制剂的保存期第48-49页
   ·讨论第49-50页
第五章 结语第50-52页
   ·结论第50页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 (获得的酵母菌的26S rDNA基因DI/D2区序列)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频率电针对山羊痛阈和中枢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
下一篇:猪PRDX2和PRDX6基因的分离及遗传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