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的情感化研究
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整体和资料收集 | 第13页 |
·具体的写作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4-18页 |
·后现代主义建筑及其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后现代主义 | 第14页 |
·后现代主义建筑 | 第14-15页 |
·情感空间 | 第15页 |
·人与建筑心理学 | 第15-18页 |
第3章 情感与建筑空间的思考 | 第18-38页 |
·建筑空间“情感”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页 |
·人与建筑情感交流的体现 | 第18-21页 |
·建筑空间与情感的转换 | 第21-22页 |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 | 第22-23页 |
·建筑情感空间的营造 | 第23-36页 |
·建筑形态在情感空间中的运用 | 第23-25页 |
·光影在情感空间中的运用 | 第25-27页 |
·色彩在情感空间中的运用 | 第27-29页 |
·材质在情感空间中的运用 | 第29-31页 |
·结合地域环境、文脉的建筑情感空间 | 第31-32页 |
·声学技术在情感空间运用 | 第32-33页 |
·灯光技术在情感空间运用 | 第33-35页 |
·绿色生态意识与建筑情感空间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情感探索 | 第38-50页 |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前导——现代主义建筑 | 第38-39页 |
·现代主义建筑产生思想基础 | 第38页 |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与特征 | 第38-39页 |
·现代主义建筑的局限性 | 第39页 |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 第39-41页 |
·技术、观念的先进性 | 第39-40页 |
·构建的综合性 | 第40页 |
·公众情感的适应性 | 第40-41页 |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审美追求 | 第41页 |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 第41-43页 |
·理论思想 | 第41-42页 |
·研究视野 | 第42页 |
·表现形式 | 第42页 |
·建筑美学 | 第42-43页 |
·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 第43-44页 |
·实例探索后现代主义的情感空间 | 第44-50页 |
·追求“个性”与“象征”的标志化设计 | 第44-46页 |
·地域文脉与时尚的共同运用 | 第46-48页 |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