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意义 | 第11-27页 |
| ·煤直接液化技术概况 | 第11-13页 |
| ·煤直接液化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 第11页 |
| ·国内外典型煤直接液化技术简介及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煤直接液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3-17页 |
| ·煤种 | 第13页 |
| ·溶剂 | 第13-15页 |
| ·催化剂 | 第15-16页 |
| ·氢气在煤直接液化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 ·非纯氢气氛在煤直接液化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 ·甲烷或焦炉气 | 第17-20页 |
| ·合成气或CO和H_2O | 第20-21页 |
| ·非纯氢气氛下催化剂的应用 | 第21-22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5页 |
| ·实验原料和化学试剂 | 第27-28页 |
|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 ·实验用煤样 | 第27-28页 |
| ·实验仪器及装置 | 第28-30页 |
| ·液化反应装置 | 第28-30页 |
| ·煤液化产物分离、干燥装置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 ·煤液化方法 | 第30-31页 |
| ·液化产物抽提方法 | 第31-32页 |
|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32-33页 |
| ·计算方法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甲烷和氢气气氛及供氢溶剂对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 第35-51页 |
| ·甲烷在煤直接液化反应条件下是否具有活性的探讨 | 第36-39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36-38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8-39页 |
| ·不同溶剂下,气氛对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39-41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1页 |
| ·不同气氛下,溶剂对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 第41-45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42-44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4-45页 |
| ·不同溶剂下,气氛变化对煤直接液化产品各组分的影响 | 第45-47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45-47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7页 |
| ·氢气和甲烷气氛在煤直接液化反应中协同作用的初步探讨 | 第47-50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48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甲烷气氛下煤直接液化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 第51-69页 |
| ·典型氢气气氛下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应用于甲烷气氛时的催化效果分析 | 第51-53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52页 |
| ·分析与结论 | 第52-53页 |
| ·相同溶剂下,不同气氛和催化剂对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 第53-55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53-54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4-55页 |
| ·相同催化剂下,不同气氛和溶剂对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 第55-57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55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5-57页 |
| ·载体及担载金属在催化剂中的不同作用 | 第57-60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57-58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8-60页 |
| ·分子筛及担载金属种类对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反应中作用的影响 | 第60-65页 |
| ·担载金属种类对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反应中作用的影响 | 第60-63页 |
| ·分子筛种类对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反应中作用的影响 | 第63-65页 |
| ·金属担载量对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中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65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5-66页 |
| ·催化剂添加量对煤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 第66-68页 |
| ·现象与结果 | 第66-67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70页 |
| ·建议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