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商标滑稽模仿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商标滑稽模仿概述 | 第11-13页 |
一、 商标滑稽模仿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2页 |
二、 商标滑稽模仿的构成要件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商标滑稽模仿的合理性分析 | 第13-15页 |
一、 商标滑稽模仿是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 | 第13页 |
二、 商标滑稽模仿符合商标制度的价值目标 | 第13-14页 |
三、 商标滑稽模仿有利于文化多样性发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美国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商标滑稽模仿的侵权认定 | 第15-29页 |
第一节 混淆理论下商标滑稽模仿的侵权认定 | 第15-21页 |
一、 混淆理论及混淆的判断 | 第15-18页 |
(一) 混淆理论立法概述 | 第15-16页 |
(二) “混淆的可能性”判断标准 | 第16-18页 |
二、 商标滑稽模仿与商标混淆 | 第18-21页 |
(一) 商标滑稽模仿与商标权的冲突 | 第18-19页 |
(二) 商标滑稽模仿构成商标混淆的认定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淡化理论下商标滑稽模仿的侵权认定 | 第21-29页 |
一、 淡化理论及淡化的判断 | 第21-25页 |
(一) 淡化理论立法概述 | 第21-23页 |
(二) 商标淡化理论与传统商标保护理论的区别 | 第23页 |
(三) “淡化因素”判断标准 | 第23-25页 |
二、 商标滑稽模仿与商标淡化 | 第25-29页 |
(一) 商标滑稽模仿与商标权的冲突 | 第25-26页 |
(二) 商标滑稽模仿构成商标淡化的认定方法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商标滑稽模仿制度 | 第29-37页 |
第一节 我国商标滑稽模仿相关立法的缺失与不足 | 第29-32页 |
一、 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 | 第29-30页 |
二、 有关商标侵权的规定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我国确立商标滑稽模仿制度的构想 | 第32-37页 |
一、 引入商标滑稽模仿的概念、类型及构成要件 | 第32-33页 |
二、 完善商标滑稽模仿侵权认定的相关立法 | 第33-36页 |
(一) 完善商标合理使用制度 | 第34-35页 |
(二) 完善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 | 第35-36页 |
三、 确立商标滑稽模仿案件的特殊审理办法 | 第36-37页 |
(一) 商标滑稽模仿案件的审理原则 | 第36页 |
(二) 商标滑稽模仿案件的审理思路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