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襄隘道”上的行政空间与建筑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研究的背景与来源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 | 第13-18页 |
·古“南襄隘道” | 第13-16页 |
·古“南襄隘道”上历史城镇 | 第16页 |
·行政空间 | 第16-17页 |
·行政建筑 | 第17-1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南襄隘道”城镇行政空间的形成 | 第26-49页 |
·中西城镇行政空间概述 | 第26-31页 |
·中国城镇行政空间的发展 | 第26-28页 |
·西方城镇行政空间的发展 | 第28-31页 |
·南襄地区的行政体系 | 第31-41页 |
·南襄地区的行政制度 | 第32-35页 |
·南襄地区行政区划沿革 | 第35-38页 |
·南襄地区的行政机构 | 第38-41页 |
·南襄地区行政空间的生成 | 第41-48页 |
·南襄地区行政空间特点 | 第41-42页 |
·南襄地区行政空间的发展特征 | 第42-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区域:“南襄隘道”区域城镇行政体系 | 第49-60页 |
·区域城镇体系的行政城镇与辖区 | 第49-53页 |
·行政城镇 | 第49-53页 |
·行政辖区 | 第53页 |
·区域城镇体系的行政结构 | 第53-58页 |
·秦汉:“南阳”单中心结构 | 第54-55页 |
·魏晋南北朝:“南阳—襄阳”双中心并立结构 | 第55-56页 |
·隋唐:“襄阳”单中心结构 | 第56-57页 |
·宋金:“邓州—襄阳”双中心对峙结构 | 第57-58页 |
·元代以后:“南阳—襄阳”双中心联合结构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城市:“南襄隘道”城镇的行政空间形态 | 第60-85页 |
·南襄地区城镇行政空间构成要素 | 第60-63页 |
·行政核心 | 第60-61页 |
·行政主体 | 第61-62页 |
·行政分割 | 第62-63页 |
·行政配套 | 第63页 |
·南襄地区城镇行政空间的发展模式 | 第63-76页 |
·南襄地区城镇行政空间建设形制 | 第63-68页 |
·南襄地区城镇行政空间的功能特征 | 第68-76页 |
·南襄城镇行政空间的形态特征 | 第76-84页 |
·城镇行政空间的生长特征 | 第76-78页 |
·“堂院有序、主体突出”的序列特征 | 第78-81页 |
·“高墙莫进、庭院深深”的空间界面特征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建筑:“南襄隘道”上的行政建筑 | 第85-101页 |
·南襄地区城镇行政建筑类别 | 第85-88页 |
·封王行政建筑—明王府 | 第85-86页 |
·州县行政建筑—衙署 | 第86-87页 |
·军队行政建筑—军政署 | 第87-88页 |
·监察行政建筑—监察司署 | 第88页 |
·南襄地区行政建筑研究—明王府 | 第88-91页 |
·王府空间构成 | 第88-89页 |
·王府平面布置 | 第89页 |
·王府案例研究—襄宪明王府 | 第89-91页 |
·南襄地区行政建筑研究—衙署 | 第91-100页 |
·衙署功能构成 | 第92-93页 |
·衙署平面布置 | 第93-94页 |
·衙署案例研究 | 第94-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南襄隘道”行政空间文化研究 | 第101-113页 |
·王城文化 | 第101-103页 |
·藩王分封 | 第101-102页 |
·城中之城 | 第102-103页 |
·王府建制 | 第103页 |
·文武兼治 | 第103-107页 |
·军事重镇与“内重外轻” | 第104-105页 |
·文治与武治 | 第105-107页 |
·衙署文化 | 第107-112页 |
·礼制文化的传承 | 第107-108页 |
·南北混融 | 第108-110页 |
·南襄衙署文化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结语及展望 | 第113-116页 |
·对古“南襄隘道”城镇行政空间与建筑研究的总结 | 第113-114页 |
·分裂与融合背景下的行政城镇结构变迁 | 第113页 |
·南北文化渗透下的礼制空间形态 | 第113-114页 |
·以维护地方封建统治为前提的文化特征 | 第114页 |
·未来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附1:图表来源 | 第121-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