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6页 |
| 绪论 | 第6-13页 |
| 第一章 市场流脉的缩影:岳枫电影的发展轨迹 | 第13-35页 |
| ·(1933-1935)初入影坛:靠左翼电影一举成名 | 第14-17页 |
| ·(1935-1937)软性电影时期:观点论争与电影实践 | 第17-21页 |
| ·(1937-1941)孤岛时期:新华和其他商业电影公司 | 第21-24页 |
| ·(1941-1945)沦陷时期:“中联-华影”与“附逆影人” | 第24-31页 |
| ·(1945-1949)战后时期与(1949-1974)南下香港 | 第31-35页 |
| 第二章 融中西于一炉:岳枫电影的商业策略 | 第35-67页 |
| ·类型选择 | 第36-56页 |
| ·古装片与民间故事片:借古讽今、源于民间 | 第37-41页 |
| ·爱情悲剧与家庭伦理片:逃避现实、劝人向善 | 第41-48页 |
| ·多样化尝试:歌舞片、侦探片等多种类型 | 第48-53页 |
| ·集锦片:动感十足的喜剧片段 | 第53-56页 |
| ·题材改编 | 第56-67页 |
| ·挖掘本土故事 | 第57-61页 |
| ·借鉴外国经验 | 第61-67页 |
| 第三章 商业艺匠的镜语:岳枫电影的导演技法 | 第67-76页 |
| ·单镜头叙事 | 第69-70页 |
| ·镜头组合段 | 第70-72页 |
| ·多样化的电影手法 | 第72-73页 |
| ·个人化的价值诉求 | 第73-76页 |
| 结语 | 第76-78页 |
| 附录 | 第78-94页 |
| 相关文献资料摘录 | 第78-80页 |
| 岳枫经典段落拉片表 | 第80-88页 |
| 参考书目 | 第88-91页 |
| 岳枫导演早期作品年表(1949年前) | 第91-94页 |
| 后记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