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热释光剂量材料的应用 | 第9-10页 |
·氟化锂基热释光探测器材料 | 第10-11页 |
·LiF:Mg,Cu,P 热释光剂量计 | 第11页 |
·选题背景和所做工作 | 第11-13页 |
第2章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3-22页 |
·Born-Oppenheimer 近似 | 第13-14页 |
·单电子近似 | 第14-16页 |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16-17页 |
·Kohn-Sham | 第17页 |
·交换关联能 | 第17-18页 |
·局域密度近似(LDA) | 第17-18页 |
·广义梯度近似(GGA) | 第18页 |
·赝势 | 第18-19页 |
·能带与物理性质的计算 | 第19-22页 |
·能态密度和费米能级 | 第20页 |
·光学性质 | 第20-22页 |
第3章 Cu 掺杂 LiF 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及其空位效应 | 第22-28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计算方法 | 第23页 |
·计算细节 | 第23-27页 |
·形成能 | 第23-25页 |
·电子结构 | 第25-26页 |
·光学性质 | 第26-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第4章 Cu,P 共掺 LiF 的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 第28-34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29页 |
·计算模型 | 第29页 |
·计算方法 | 第2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9-33页 |
·形成能 | 第29-31页 |
·电子结构 | 第31-32页 |
·光学性质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4-35页 |
·论文总结 | 第34页 |
·工作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9页 |
个人简历、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