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潜力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概述第11-19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研究的内容、意义、目标和方法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研究意义和目标第13-14页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4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4-19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国内研究进展——城中村是我国特色国情下的特殊产物第16-19页
第二章 昆明市“城中村”现状分析第19-27页
   ·昆明市“城中村”概况第19-24页
     ·昆明市“城中村”的数量和分布——量大面广高密度第19-21页
     ·城中村土地利用现状第21-23页
     ·城中村的类型第23-24页
   ·“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25页
     ·外来人口集聚,人口构成复杂第24页
     ·区划不合理,责任不明,管理无序,社会治安等问题突出第24页
     ·民房建设杂乱拥挤,土地利用率低,违法乱建,乱搭问题严重第24-25页
     ·基础设施缺乏,防灾救护能力下降第25页
     ·公共设施缺乏,居住环境恶劣第25页
   ·昆明市“城中村”产生的原因第25-27页
     ·房屋租金收益成为村民的唯一收入来源第25-26页
     ·非正式经济的“活跃”是“城中村”赖以存在的体制外因素第26页
     ·城市管理和规划上的迟滞,使“城中村”问题日益凸显第26-27页
第三章 城中村用地的集约潜力测算与分析第27-43页
   ·理论潜力——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指标法第27-33页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确定第27-29页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潜力第29-33页
   ·基于经济可行性的土地利用潜力第33-34页
   ·社会可接受性下的土地利用潜力第34-43页
     ·政府可接受性第34-35页
     ·村民可接受性——城中村改造意愿调查第35-40页
     ·小结第40-43页
第四章 城中村改造案例研究第43-67页
   ·国内城中村改造经验第43-59页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计划——城中村改造拒绝地产商第43-44页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计划——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第44-48页
     ·北京市城中村改造计划——由内向外,放射推进第48-49页
     ·郑州市政府拟定的城中村改造办法第49页
     ·石家庄市政府采取的主要特点第49-51页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情况第51-53页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措施第53-54页
     ·珠海市城中村改造情况第54-57页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第57-59页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现状第59-67页
     ·城中村改造政策沿革第59-62页
     ·五华区“城中村”改造个案分析第62-64页
     ·东庄村改造案例分析第64-67页
第五章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模式第67-81页
   ·城中村改造的难点问题——利益的协调第67-68页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第68-70页
     ·利益相关者识别第68页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分析第68-70页
   ·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第70-72页
     ·政府——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和新空间第71页
     ·开发商——恰当的利润分成第71页
     ·村民——合理的安置和长期的社会保障第71-72页
   ·改造原则第72-73页
     ·坚持以人为本第72页
     ·着眼全市、统一规划第72页
     ·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第72页
     ·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第72-73页
     ·切实保护农民的各项权益第73页
   ·改造时序以及模式研究第73-81页
     ·第一类城中村——改造最迫切,困难最严峻第74-77页
     ·第二类城中村——当前是改造的最佳时机第77-79页
     ·第三类城中村——加大规划控制和管理是整治的核心工作第79-81页
第六章 保障措施和建议第81-87页
   ·政府角色定位——规范政府公共权力第81-83页
     ·依法进行城中村治理整顿,为城中村改造打下基础第82-83页
     ·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和改造方案并保证其落实第83页
   ·征地制度创新——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拆迁补偿机制第83-84页
   ·利益相关者参与及权利保障机制——建立项目社会评价制度第84页
   ·安置方式创新——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第84-85页
   ·产权制度创新——建立“股份合作制”的产权模式第85-8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87页
   ·研究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参考资料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小麦市场整合研究--基于2009-2011年现货价格的实证
下一篇:经济发达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阴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