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豫西窑洞民居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新农村民居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豫西窑洞民居环境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四) 新农村民居环境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的相关概念诠释 | 第15-16页 |
(一) 新农村民居 | 第15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 | 第15页 |
(三) 民居环境艺术 | 第15-16页 |
(四) 乡土性设计 | 第16页 |
四、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五、论文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的概述 | 第21-36页 |
一、新农村建设的概述 | 第21-24页 |
(一) 新农村建设的概况 | 第21-23页 |
(二) 新时代农村的生活生产方式 | 第23页 |
(三) 新时代农村的经济技术设施 | 第23-24页 |
(四) 新时代农村的人文精神 | 第24页 |
二、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的概述 | 第24-28页 |
(一) 豫西窑洞民居的历史根源及有利条件 | 第24-25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的分类与分布 | 第25-27页 |
(三) 豫西窑洞民居的特征与优缺点 | 第27-28页 |
三、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环境的概述 | 第28-31页 |
(一) 豫西窑洞民居的地理环境 | 第28-29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的气候环境 | 第29-30页 |
(三) 豫西窑洞民居的人文历史环境 | 第30-31页 |
四、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 | 第31-35页 |
(一) 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环境艺术的含义 | 第31-32页 |
(二) 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环境的特点 | 第32-34页 |
(三) 新农村建设中民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环境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 第36-46页 |
一、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环境的现状 | 第36-38页 |
(一)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环境建设的现状 | 第36-37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的现状 | 第37-38页 |
(三) 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的现状 | 第38页 |
二、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一) 农民对环境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思想偏差、观点落后 | 第38-39页 |
(二) 原有窑洞的环境质量差 | 第39页 |
(三) 新建的窑洞民居室内环境简单 | 第39-40页 |
(四) 环境设施种类少、不合理 | 第40页 |
(五) 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落后、环境问题明显 | 第40-41页 |
(六) 新建农宅外观新奇突兀,缺乏地域性乡土性 | 第41页 |
(七) 室内环境缺乏科学系统的改善 | 第41页 |
(八) 缺乏公共活动与交往空间场所 | 第41-42页 |
(九) 安全性设计不足、无障碍设计缺乏 | 第42页 |
三、豫西新农村在建窑洞民居环境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42-45页 |
(一) 缺乏科学系统的村落环境规划与设计 | 第42-43页 |
(二) 施工建设技术条件的落后 | 第43页 |
(三) 农村经济水平低 | 第43-44页 |
(四) 政府对农村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较少 | 第44页 |
(五) 思想观念消费意识的落后 | 第44-45页 |
(六) 消费观念与生活习惯因循守旧 | 第45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环境艺术的设计思想 | 第46-52页 |
一、新农村民居环境建设的内涵 | 第46-48页 |
(一) 新农村民居环境诠释 | 第46-47页 |
(二) 新时代对民居环境设计的要求 | 第47-48页 |
二、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环境设计的创新思路 | 第48-51页 |
(一) 新农村窑洞民居环境的目标 | 第48-49页 |
(二)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环境的设计原则 | 第49-51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策略 | 第52-67页 |
一、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外道路的设计 | 第52-54页 |
(一)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道路的设计原则 | 第52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道路的注意事项 | 第52-53页 |
(三)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道路的主要技术要求 | 第53-54页 |
二、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绿化的设计 | 第54-55页 |
(一)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绿化设计的总体要求 | 第54-55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绿化设计的栽种原则 | 第55页 |
三、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院落的设计 | 第55-59页 |
(一) 豫西窑洞民居院落的功能分区与布局 | 第55-56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院落环境的设计 | 第56-59页 |
四、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景观的设计 | 第59-64页 |
(一)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 第59-60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景观的广场设计 | 第60-62页 |
(三)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中景观小品的设计 | 第62-64页 |
五、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设施的设计 | 第64-65页 |
(一)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的设施种类 | 第64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 | 第64-65页 |
(三) 豫西窑洞民居室外环境设施的使用与维护 | 第65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策略 | 第67-81页 |
一、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与特点 | 第67-69页 |
(一)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求 | 第67-68页 |
(二)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 第68-69页 |
二、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艺术的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 | 第69-74页 |
(一) 豫西新农村窑洞民居室内空间的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二) 豫西新农村窑洞民居室内空间的组织 | 第70-71页 |
(三) 豫西新农村窑洞民居室内各个空间的具体设计 | 第71-73页 |
(四)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艺术的界面处理 | 第73-74页 |
三、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色彩与材质的设计 | 第74-76页 |
(一) 豫西新农村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色彩的设计 | 第74-75页 |
(二) 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材料的设计 | 第75-76页 |
四、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的家具与陈设的设计 | 第76-79页 |
(一) 豫西窑洞民居室内家具的设计 | 第76-77页 |
(二) 豫西窑洞民居室内陈设的设计 | 第77-79页 |
五、新农村建设中豫西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设计中传统文化艺术的运用 | 第79-80页 |
(一) 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设计中传统符号的运用 | 第79-80页 |
(二) 窑洞民居室内环境设计中手工艺品的运用 | 第80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表 | 第87-91页 |
附表一 | 第87-89页 |
附表二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