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业化时期苏联向西方国家的借鉴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 工业化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 向西方学习的成因 | 第11-19页 |
(一) 向西方学习的背景 | 第11-15页 |
1. 帝国主义阴谋反苏 | 第11-12页 |
2. 西方国家的经济歧视政策 | 第12-13页 |
3. 与西方国家差距明显 | 第13-15页 |
(二) 向西方学习的条件 | 第15-19页 |
1. 苏联善于学习的历史传统 | 第15-16页 |
2. 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 | 第16-17页 |
3. 工业化建设高潮的出现 | 第17-19页 |
三、 向西方学习的表现 | 第19-27页 |
(一) 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借鉴 | 第19-23页 |
1. “技术决定一切” | 第19-20页 |
2. 重视外国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对外学习 | 第20-22页 |
3. 掌握并改造外国技术 | 第22-23页 |
(二) 对外国资金及先进设备的引进 | 第23-26页 |
1. 审时度势吸纳外资 | 第23-24页 |
2. 接受外国援助引进机器设备 | 第24-26页 |
(三) 对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 | 第26-27页 |
四、 向西方学习的影响与局限性 | 第27-33页 |
(一) 积极影响 | 第27-31页 |
1. 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工业化快速实现 | 第27-29页 |
2. 科技实力增强,管理队伍不断壮大 | 第29页 |
3. 经济军事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 第29-31页 |
(二) 局限性 | 第31-33页 |
1. 引进结构不尽合理 | 第31页 |
2. 技术滞后,创新能力不足 | 第31-32页 |
3. 管理落后,影响生产效能 | 第32-33页 |
五、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在校期间学术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