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木头油田木125区块油藏描述及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1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9-10页
第一章 区块基本情况第10-13页
   ·自然地理环境第10页
     ·地理位置第10页
     ·气象、水文第10页
     ·灾害性地理地质现象第10页
   ·构造特征第10页
   ·储层特征第10-11页
   ·流体分布特征第11页
   ·开发历程第11-12页
   ·开发现状第12-13页
第二章 精细构造研究第13-20页
   ·层位精确标定第13页
   ·层位识别标定及对比追踪第13页
   ·断层识别与解释第13-17页
     ·断层解释遵循的原则第13-14页
     ·断层组合第14-15页
     ·断面闭合第15-17页
   ·变速成图第17-18页
   ·提交地震解释成果第18-20页
     ·区域构造分析第18页
     ·局部构造分析第18-20页
第三章 小层精细对比第20-25页
   ·小层对比的方法第20-21页
   ·小层对比流程第21-22页
   ·小层对比结果第22-23页
   ·对比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第23-25页
第四章 沉积微相研究第25-32页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第25-28页
     ·取心井岩心描述第25-27页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第27-28页
   ·单井沉积微相划分第28-29页
   ·沉积微相剖面及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第29-32页
第五章 剩余油认识第32-37页
   ·剩余油概念第32页
   ·剩余油形成机理第32-34页
     ·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及控制因素第32-33页
     ·宏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及控制因素第33-34页
   ·剩余油分析方法第34-36页
     ·动态分析法第34-35页
     ·油藏监测法第35页
     ·沉积微相法第35-36页
     ·数值模拟法第36页
   ·剩余油分布特征第36-37页
第六章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第37-41页
   ·层内非均质性第37-38页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第38-39页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第39-41页
     ·砂体几何形态与及各向连续性第39页
     ·砂体的连通性第39页
     ·砂岩体内渗透率、孔隙度在平面上的非均质性第39-41页
第七章 地质储量核算第41-43页
   ·储量核算计算方法第41页
   ·储量核算计算参数确定第41-42页
     ·含油面积确定第41页
     ·有效厚度确定第41-42页
     ·孔隙度参数确定第42页
     ·原始含油饱和度参数确定第42页
     ·地层原油体积系数参数确定第42页
   ·储量核算计算结果第42-43页
第八章 高效开发方案设计第43-49页
   ·开发效果评价第43页
     ·递减规律评价第43页
     ·采收率评价第43页
   ·井网整体调整第43-45页
     ·调整依据第43-44页
     ·调整思路第44-45页
     ·单井产能设计第45页
   ·油井投产方案第45-47页
     ·油井投产原则第45-47页
     ·油井投产层位确定第47页
     ·油井投产方式第47页
     ·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第47页
   ·水井投注方案第47页
     ·注水井投注方式第47页
     ·射孔层位确定第47页
     ·单井配注方案第47页
   ·油藏监测方案第47-48页
   ·矿场实施效果评价第48-49页
     ·原油产量第48页
     ·水驱开发效果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详细摘要第54-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岭断陷有利生烃洼槽落实及评价
下一篇:库车坳陷断裂输导效率模拟与评价